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方志 > 岳阳楼志 > 古楼兴废 > 正文

第四节 宋 代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4 12:00

    宋代,今查到岳阳楼重建史料7次,其中北宋3次,南宋4次,最有影响的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第一次修楼为庆历五年(1045)。据《宋史·滕子京传》记载:滕子京(9911047),名宗谅,河南洛阳人。庆历二年,滕子京知泾州时,西夏兵长驱直抵渭州,“诸郡震恐”,泾州危急。滕子京为安定人心,动用公使钱“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并对好水川战死者“厚抚其孥”,使各得其所,边民稍安。这防御西夏、巩固边陲的战略之举,次年却被人诬告,先贬知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后贬知虢州(今河南省灵宝东)。庆历四年,滕子京又被王拱辰诬告“盗用公使钱,只削一官,所坐太轻”,被贬巴陵。滕子京上任后,埋头苦干,重施宏图,一年多时间便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庆历五年(1045),主持重修岳阳楼。经费从哪里来,他大胆创新,争取民献。宋人司马光《涑水纪闻》载曰:“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但个别后人据“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语,独断滕子京是借修楼中饱私  囊,是个大贪官。此结论无史料依据,也无事实依据,史书记载,滕子京建好楼后,“及卒,无余财”。庆历六年楼成,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撰写了《岳阳楼记》。

    第二次修楼为元丰二年(1079)。这次修楼的经过,岳州代理知州军、重修岳阳楼的主持者郑民瞻写的《重建岳阳楼记》说得十分清楚:“元丰元年十月,不幸火起于牙城之西南隅,延及于楼。已而,同宾僚登古址,石刻皆仆地而裂,独‘谢仙'二字存焉。夫‘谢仙'者,雷部中之神也。神能保其碑而不能及其屋,何其异也!明年春,议复旧观。适湘神涌水,浮至巨木百余,亟命邦人聚以为用。若相助厥役者,又何异耶!楼成,因巉诸石,一以彰雷笔之灵,一以侈湘神之助。他如登临睹胜概者,自得之心目,何待予言,亦有范公记在。”他写的《重修岳阳楼》诗:“遍历江山只此楼,名传自古今又修。却观湘水浮新景,重对君山记旧游。风月依然如故友,轩窗今复冠南州。远追张相滕侯迹,幸蹑前规壮胜游。”明确说到这次修楼是继承前制,所追寻的是唐张说、宋滕子京之“迹”。

    第三次修楼为崇宁三年(1104),岳州知州军孙勰(字志康)所修。宋人孙过所作的《孙志康墓铭》,对孙勰修楼之事有具体记载:“岳阳尝经火灾,谯门两观,鞠为灰烬。公至数月,登城叹曰:‘昔岳阳楼观,以伟丽闻天下。今乃于丘墟草棘间,不能复前人之迹,守臣罪也’。父老闻之,欣然有请曰:‘岳人怀此久矣,非我贤守,谁当任之?有无维所命’。公得朝廷所赐度牒,与虞人所献山林巨植,鸠工庀徒而鼎新之。不逾年,壮峙如昔,州人扶老携幼来观,有自数百里至者,皆叹曰:‘孙公不挠吾民,不鞭一人,而所立如斯,召父之甘棠,不在是耶?’故去郡之日,人挽救之不得。出郊,又维其舟,使不得去者累日”。

    楼修何年,无具体记载,不过黄庭坚途经岳阳,写有《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跋云:“崇宁之元(1102),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由此可知崇宁元年(1102),岳阳楼是存在的。孙勰任岳州知州军数月后登城,而岳阳楼已“没于丘墟草棘间”。从这可以看出,岳阳楼不是孙勰的任内烧毁的,孙勰任岳州知府及修楼的时间应为崇宁三年左右。这次大火的时间则应为崇宁元年至二年。

    第四次修楼为绍兴八年(1138)。翁忱《岳阳楼新成,呈任使君、钟别驾》二首诗的题下注云:“元丰戊午(1078)楼灾,郑民瞻再建;建炎间(11271130)经兵火,绍兴戊午(1138)范漴修,今修又庆元戊午 1198)也。

    第五次修楼为庆元四年(1198)。翁忱写的两首诗,对这次修楼有具体的描写。其一为:“元丰栋宇屹层楼,甲子于今岁再周。天上月宫新玉斧,人间仙馆渺瀛洲。君山梦泽增奇观,熊轼屏星得胜流。颜杜燕公题咏后,尚多物色为分留。”其二为:“东南此地为奇观,湘楚今来得饱看。雨送新流荆渚急,波增旧水洞庭宽。重怀好句千年在,独倚危栏六月寒。渔子不知时事换,扁舟终日弄纶竿。”此外,翁忱还写有《岳阳楼新成》:“万顷平波澹不尘,一眉晴绿上横陈。个中爽气依然在,只欠当年作记人”。从这三首诗看,这次修楼的主持者可能就是翁忱,新楼保存了旧楼的风姿。

    第六次修楼为宝庆元年至端平末年(12251236)。庆元四年所修之岳阳楼,据明隆庆《岳州府志·司天考》载:“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丁亥,岳州火,燔岳阳楼并郡帑库及民居八十家”。但至嘉熙元年(1237),又已有岳阳楼存世。宋人李曾伯写于淳祐十一年(1251)的《重建岳阳楼记》载:“岁嘉熙丁酉,某守是邦。每公余登眺,令人浮沤溟渤,培大块。”由此可见,宋嘉定十七年(1224)以后的13年间,即宋宝庆元年(1225)到宋端平年间(12341236)重建过一次岳阳楼,具体时间无考。

    第七次修楼为淳祐十一年(1251)。宝庆、端平年间修建的岳阳楼,在嘉煕元年后被火焚毁。岳州知军州事赵汝归主持重修。淳祐辛亥(1251)良月覃怀李曾伯《重建岳阳楼记》曰:“(嘉熙元年)后十有四祀,某以牧荆,道过之,亟访徙倚,殆山川不可复识,乃知昔之栋宇已灰烬,今楼非故楼矣,怆然为之感慨!越明年九月,郡侯浚义赵汝归书来,以图示,则危阑杰观,葺废址而新之。君山本来面目,欣然如对立。且属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