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6 12:00

    1991~1996年,由于全市统计机构基本稳定,统计改革深化,统计业务增加,统计职能逐渐显现,统计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2年元月开展的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获全国先进。1995年5月开展的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获全省先进。1994年8月开展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调查,获全省先进。1995年6月开展的乡镇企业及个体经济快速调查获全省先进。统计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统计报表报送渠道步入正轨。1993年统计报表实施“七加一”制度,对乡及乡以上企业全面实施报表统一布置,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报表由原来的15个专业13个部门向下布置改为综合一套表向基层延伸,即A101、B101、C101、D101、E101、F101、G101表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套表,一改过来多头向基层布置报表变为统计部门一家向基层布置报表的状况,大大减轻了企业报表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报表数据质量,抑制了数出多门,一指标多数现象,确保了数据的全面、准确、及时上报。但综合统计部门任务明显增重。
    二、经济考核评价工作进展迅速。从1992年起,对各地经济发展实施一系列考核评价方案。一是1992年增加考核工业经济指标内容,即主要由考核工业总产值变为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工业成本利润率、工业净产值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等六个指标。由于这项工作做得出色,1992年3月10日,市长欧阳松在全省电话会上作了题为《我市是怎样做好实施新国民经济评价考核工作的》典型发言,在全省反响很大。二是1993年对经济工作实行综合考评。具体分二步走:第一步从1993年开始由考核国民收入转为考核国内生产总值;第二步从1996年开始分二部分进行考核,一部分为综合指标,另一部分为“五个新的增长点”。1993年,全省14个地、州、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估,岳阳市位居第二,仅次于长沙市。
    三、统计服务登上新台阶。首先是不断扩充信息量。市局除完成正常报表外,每月还收集编辑全市国民经济综合统计月报送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每年还搜集编辑《简明资料》、《统计年鉴》、《长江沿岸24城市主要经济统计资料》及《武汉经济协作区主要经济统计资料》,为党政领导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多次受到领导赞扬。其次,深层次开展分析。1991~1996年,全市撰写的统计分析(含县、市)分别为430、480、531、517、570和600篇。众多的分析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微观运作提供了足够的素材。1996年,市局共撰写分析60篇,被市领导和新闻单位采用的达52篇,采用率高达81.3%,为历史上之最。总统计师邓楚保撰写的《改革开放我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有长足发展》一文被《人民日报》编辑的《跨世纪中国改革发展文献》一书发表。第三是统计咨询开展活跃。市场经济的灌入,社会各界对经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991年,市局接待统计信息咨询人员为183人次,到1996年,猛增到421人次,增长了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