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年鉴 > 岳阳市年鉴 > 1997卷 > 教育 > 总类 > 正文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8 12:00

    1991~1996年,全市教育工作以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目标,以调整教育结构,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落实“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教育事业稳定、协调、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类学校、幼儿园4005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普通中专10所,成人高校8所,成人中专13所。普通中学408所(初中344所,高中20所,完全中学44所),职业中学75所,普通小学3101所,教学点499个,幼儿园375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技工学校8所。在校学生普通高校3498人,普通中专9968人(其中中师2916人),成人高校5251人,成人中专6675人,普通中学246372人(初中213944人,高中32428人),职业中学16929人,普通小学606084人,特殊学校2150人,幼儿园在园人数89714人。全市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共有教职工49916人,其中专任教师45081人;民办教职工9523人,其中民办教师9195人。
    “两基”按规划推进。1994年,汨罗、南区、郊区经省验收“两基”达标,覆盖人口占全市五分之一。1995年,华容县、北区、君山农场、钱粮湖农场申报验收合格。实现“两基”的人口覆盖率达40%。全市小学毕业升初中升学率达91%,小学生、初中生巩固率分别达99.9%、97.3%。职业技术教育有较大发展,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合理。1992~1995年,全市职高、中专、技校三类学校招生每年增长20%以上,1995年,三类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4%。汨罗市普职分流比例达1∶1。全市办起了一批重点职业学校,1995年,全市重点学校建设投入经费1200多万元。全市重点职高验收有3所合格。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有较大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出现良好发展势头。至1995年,普通高校在校学生4599多人。农村学前班办班率、入班率和城镇3~6岁幼儿入园率分别达到了92%、90%和80%,分别比1991年提高15、12个和9个百分点。特教学校由1990年的1所,增加到4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24个,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3.5%。成人教育发展较快,至1995年,成人高校发展到8所,成人中专14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班)2232个,分别比1990年增加2所、13所和1981所(班)。在校学员13万多人,是1990年的2.5倍。青壮年文盲率由1990年的4.2%下降到1.2%。
    1996年,岳阳县、临湘市、屈原农场“两基”验收合格,全市实现“两基”的县级单位已有11个,人口覆盖率近70%,在全省排列第一。汨罗、临湘市分别评为全国、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华容县的职业中专经验收合格成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岳阳机电学校、汨罗市职业中专经验收合格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岳阳市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岳阳县、临湘市、屈原农场经省“两基”验收达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标准,2个单位和1名个人荣获首届“中华扫盲奖”(各占全省1/4、1/8)。岳阳大学在全省高校教学工作8项评比中获三优三奖。全市有5所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华容县获全省幼儿教育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办学在稳定中发展。市直正式审批办学单位44个,其中高、中等助学学历性教育学校25所,短期训练学校14所,其他办学单位5个,在校学生为5165人,教职工近600人。校舍面积50373平方米,开设专业20个。市教委对全市社会力量办学进行了3次整顿,制订了《岳阳市社会力量办学目标管理评分细则》,评选6所先进学校、12所单项先进学校,取缔不合格学校6所。
    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991~1995年,市教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健全德育常规,全面实施中小学德育评价,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1994年,市教委、市文化局、市公安局等5个单位联合作出关于严禁中小学生进入“两室三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录像厅、卡拉OK厅、营业性舞厅)的规定。1995年3月,市委、市政府以华容为现场召开了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岳阳市委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的决定》、《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要求》、《关于禁止中小学生进入“两室三厅”和看黄色淫秽书刊的通告》,挂牌命名了任弼时故居、平江起义旧址、岳阳楼等10个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年,全国中学生政治课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岳阳召开。1996年,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围绕救灾保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农村、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开展“与灾区学生同牵手”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师生共捐献救灾款136万元,教委机关和市区学校捐献现金65万多元,使灾区3万多名学生及时入学。
    中小学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1991~1995年,全市共录取大中专学生36082人,比“七五”期间净增11979人,录取率连年名列全省前茅。1994年,高考理科10科平均成绩,2科居全省第一,2科居第二,3科居第五。1995年,文科、理科英语考生总平分较全省总平分分别高出6~10分。全省文、理科前10名中,岳阳市有3人。清华、北大、中国科大录取32人,占3校在湖南录取总数的六分之一。1995年,全市初中、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分别达到84.1%和98.54%。1991~1995年,全市有166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世界、国家、省级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60枚,银牌64枚,铜牌52枚,其中世界级、国家级奖牌43枚。1995年,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临湘二中潘金梅、李卫民入选国家代表队参赛,夺得3枚金牌。1996年,全市大中专录取人数首次突破1万大关。
    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分级办学责任进一步落实。县(市)、乡、村切实担负起本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办学任务。市区企业办学稳定发展,至1995年,市区厂矿企业办普通中小学达67所,学生24091人,占市区中小学生总数的47.8%。至1995年,社会力量办学已发展到67所。在校学生5165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实施。教学改革逐步深入,1991~1995年,全市共确定19个市级课题,86个县级课题,共有24个项目在全省获奖。其中发展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0个。“目标教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三算结合”,高中“三环五步”教学法,初中“数学自学辅导”和“物理双重反馈教学”等教改教研成果大面积推广。岳阳市被纳入全国20个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1994年,汨罗市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出席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会议,被授予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1996年2月,《人民教育》隆重推出题为《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汨罗市中小学教育改革12年写真》文章,介绍汨罗市深化教育改革,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5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赴汨罗考察并充分肯定了汨罗的经验。国家教委在岳阳召开“构建督导评估机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工作会。全国教育学会和省教委分别召开专题会议推广汨罗经验。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320多个团组3.3万多人来汩罗参观学习。5月21日,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学习汨罗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科教兴市的决定》,汨罗市“区域性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已列为省重点课题。全市“以目标教学为中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初见成效。初中目标教学实验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市100多所中学1100多个教学班参加这项实验。湘阴县出台了《湘阴县教育教学课题管理办法》。10月7~9日,省教科所在湘阴县举行全省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现场研讨会。岳阳县被评为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先进单位。临湘市先后颁发了《临湘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于实施目标教学的若干规定》。市教科所自创实验项目“中学物理双重反馈教学法”、“字理识字教学法”、“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等课题的研究及成果逐渐在江西、河北、江苏、广东、广西、山东等地实验推广。市教科所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各科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20篇获省级以上奖励。
    四、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991~1995年,全市教育部门把教师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学校党的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教师队伍建设以规范教师管理、遵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为重点,实施教师形象工程。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共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认真执行〈岳阳市教师行为规范〉树立教师和教育良好的形象的意见》等9个文件。1995年在汨罗召开了教师队伍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市教委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作法,得到省教委和国家教委的肯定。“八五”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万多人次,其中有14573人获教材教法过关证,有7557人获专业合格证。参加学历补偿教育的教师20319人,其中本科毕业1246人,专科毕业6873人,中师毕业12200人,民师招生1613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66%、59%、52.19%。1995年,市委组织部、市教委联合召开学校党建工作会议,并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市教育工委关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作法得到市委组织部肯定,并在全市党建工作会上进行推介。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础上,市教委重点抓市直学校和教育单位班子教育,促进市直教育系统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1996年,市教委把学习郑伯魁、黄泽南作为全年的5个工作重点之一,开展“双争”、“双学”先锋工程活动。岳阳二师党委评为全市“三强”班子,周仲扬、徐新启评为“五好”干部。市直学校有11名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提拔到了校级领导岗位,市委、市政府在教师节表彰了“十佳校长、十佳教师”。教师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参加“三沟通”培训毕业的教师304人,参加教师进修院校和网点继续教育培训的2961人、结业1375人。广泛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在全省首届美术、音乐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中获2个第二名。教师跨世纪工程开始实施,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培养岳阳市青年骨干教师的通知》,全市选拔了100名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教师地位和待遇有较大提高,全市共录用民办教师1069人。有1人获徐特立教育基金奖,27人被评为特级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获曾献梓民办教师奖。有2346名教职工普调一级工资。1996年,教师安居工程开始启动,共投资7640万元,有2185名城镇教师迁入新居。
    五、教育投入较快增长。1991~1995年,全市教育总投入达166193.5万元,其中预算内86471.2万元,预算外79722.3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20561.6万元,捐资集资28233.2万元。勤工俭学纯收入13108.8万元。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经费达63174.9万元,新建扩建校舍120万平方米,改造危房54万平方米。1994年,岳阳市成为全省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第一市。“八五”期间,全市调整中小学布局取得可喜成绩,共撤并学校274所,其中完全中学由72所调整到60所,初中由381所调整到354所,小学由3375所调整到3140所。
    1996年,全市教育总投入55916.9万元,比1995年增长4848.5万元,增长9.4%。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7079.3万元,较上年增长1208.4万元,增长4.7%,预算外经费28837.6万元,较上年增长3640.1万元,增长14.4%;农村教育费附加8094.7万元,较上年增长1476.8万元,增长22.3%。社会群众集资10411.8万元,较上年增长2735万元,增长35.6%。勤工俭学1996年实现总产值1.8亿元,纯收入4692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市新建扩建校舍44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3.3万平方米,共投入经费25545.6万元。
    


 

    1992年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在岳阳市一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