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8 12:00
    1998~1999年,全市对外贸易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克服了资金紧张、贷源短缺、包袱沉重的困难,通过扩大经营主体、开拓国际市 场、深化体制改革、外贸进出口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中央鼓励出口新政策实施后,增长速度更快。两年共完成进出口总值1.983亿美 元,年均增幅36%(1998年9183万美元、1999年1.03亿美元),其中出口1.4186亿美元,年均增幅48.3%(1998年5800万美 元、1999年8386万美元)。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一、经营主体日益增多。通过引导企业努力创造条件,并积极向省外经贸厅、国家外经贸部申报,两年间有正虹饲料、岳阳纸业、兴长石化、临湘茶厂等 10家生产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1999年底全市获权生产企业达35家(“三资”企业除外),其中专业公司8家、国有和私营企业27家,形成了专业公 司、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3支劲旅同闯国际市场的局面。特别是自营生产企业已取代专业外贸公司成为岳阳市出口的主力军。1999年实现出口实绩 4737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6.5%;同时民营企业也异军突起,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1999年,7家民营企业出口970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 11.6%。
    二、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岳阳市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作好应对准备,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一是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增多。 1997年岳阳市出口创汇企业37家,1998、1999两年分别扩大到42家和54家,其中,1999年纺织、化工、农副类产品出口企业分别扩大到 13、11、18家。二是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到1999年底,岳阳市共有纺织服装、化工、农副、机电、医药等9大类65种商品出口,形成了种类较齐全的出 口商品结构,其中农副、纺织服装和化工类产品出口比例较大、增幅较快,分别占出口总值的36.1%、28.7%和19.7%。三是出口国别增多。1998 年以前,岳阳市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1998年后,欧、美、非洲市场有所拓展,1999年底非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出口总值 比例已达38.3%,比1997年增长11%。
    三、政策推动效应明显。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9年上半年全国对外贸易下降到最低点。岳阳市也不例外,1999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3374万 美元,同比减22%,下半年,中央颁发了扩大出口的71号文件,随后国务院各部门又相继出台配套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涉及面广、优惠度高、操作性强,对财 税、金融、外汇管理、外贸管理体制、加工贸易规范、进出口环节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制订了更为具体的鼓励政策措施。岳阳市外贸出口也和全国一样,随着新政策的 出台出现了恢复性增长。1999年下半年出口5012万美元,比上半年增长150%。
    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转换企业经营体制是近年来岳阳市专业外贸公司的主要任务之一。两年间,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中心,重点进行了破产兼 并、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兴办实体、减员增效等方面的改革。19家专业外贸企业中,先后有平江县外贸、岳阳县外贸、轻纺等9家企业进行了破产重组,甩掉债 务包袱1200多万元;新组建7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入股人数190人,合计股金690万元。如市粮油食品公司下属岳阳、汨罗调运站采取职工内部持股,人平 集资近1000元,共筹集股金180万元。同时,发挥岳阳农业资源丰富优势,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种养加科工贸一体化道路,兴办分割肉、猪鬃、藠头、蔬菜等 生产型实体20个。湘阴县外贸总公司是以实业经营为主的外贸企业,办有五丰食品厂、冷冻食品厂、夏布厂、振湘酱厂、湘丰麻油厂5家自属生产型企 业,1999年完成产值3419万元,创汇160万美元,上交税收126万元。全市专业外贸企业采取轮岗、下岗、内退、退养等5种形式共分流人员1123 人,占在册人数的61%,通过新办实体、改制重组和自主择业等办法,为72%的下岗人员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47%以上的职工实现了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