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2 12:00
    2001年,机构编制工作认真贯彻上级关于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着力抓好机构改革,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有效地实现了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优化经济环境、服务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市直党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4月,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在先后听取市级退休老同志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对编办制定的机构 改革方案进行修改后,经市委常委讨论修改,于6月18日向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呈报《方案》。7月24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岳阳市机构改革方案。根据市 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编办迅速组织力量,集中精力做好“三定”衔接工作。12月3日,召开市直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到12月底,46个行政机构“三定”全部 批复并迅速组织实施。较前几次机构改革在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关系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撤销一商、二商、轻工、纺织、 机械冶金等5个行政性集团公司和工业、轻工、纺织、建材、化工、黄金、包装等7个行业管理办公室,保留的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不再具有审 查、审批权,计划分配权。通过“三定”,共下放职能87项,调整职能210项。成立全省第一家水务局,统一管理全市水资源,解决了“多龙治水”、长期扯皮 的现象;规划局由事业改为政府工作机构,城管支队改为公用事业局管理,市政工程管理处改为建设局管理,逐步理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同时,减少审 批事项484项,减幅为35%,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制度。二是在精简机构与人员编制、减轻财政负担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次机构改革减少机构9个,精简行 政编制488名,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322名,每年为财政减少公务经费200多万元。三是在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激活用人机制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保证 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工作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突破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堡垒。市直部 门机构改革竞争上岗共产生正副科长1073名,其中新提拔176名,有1500多名干部实现岗位轮换。县、乡机构改革于10月开始部署,方案于12月底前 相继批复完毕,各县(市)、区陆续组织实施。
    二、机构编制管理取得成效。一是机构编制实行证账管理。市编委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核发机构编制管理证工作的通知》,规定凡科以上 独立法人单位为发证对象,管理证一式2本,本单位和编办各1本,实行共同管理,互相监督。管理证的主要内容是:机构成立时间、文号、内设科室及演变情况, 编制数、领导职数、人员结构比例及人员异动情况。每年6月底和12月底由各持证单位政工人事干部到编办相关科室办理核对手续。通过发证建账,实行会计式的 管理后,共查出混岗、混编和无编人员190名,实现了管住、管好、管活的目的。二是完善跟踪管理。新机构成立后,市编办对运行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对不 能实现该机构成立时确定的目标任务,或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其职能消失的,或长期不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生存困难的机构,坚决予以撤销。是年,市直 有8家事业单位被撤销,核销事业编制69名。
    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一步加强。为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3月28日,市编办联合市法院、公安、工商、财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土、物 价、税务、银行等18家相关部门转发省编办等17厅局《关于事业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并召开联席会议,统一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的认识。强调事业 单位在开展经营、投资、产权置换等经济活动,以及在办理社会保险,开设银行账户、办理银行贷款、收费许可、纳税等事项时,各部门不仅要全力支持,同时,还 要监督事业单位依法使用法人证书。是年,事业单位利用法人证书向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2个把法人证书转给他人使用的单位受到处罚。有32名法定代表人 接受离任审计,有6人因业绩突出受到重用,有4人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而被免职、撤职。离任审计已成为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