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2 12:00

    2001年,全市水产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高效渔业的规模和效益,围绕市场经济和中国加入WTO进行创新,共生产水产品27.39 万吨,比上年增长5.55%。其中名特水产品产量达到6.3万吨,增长14.5%。水产品产值13.75亿元,增长5%。产业结构调整大步推进。一方面, 围绕“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流通调畅、效益调高”,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的品种和规模。临湘、华容、平江县从苗种入手,规范苗种生产,淘汰超龄亲本,实现苗 种良种化。屈原管理区新建一个特种水产苗种场,磊石办事处建立福寿螺繁殖中心。全市苗种品质大大提高,鲢鳙鱼比例由上年的41%下降为39%。另一方面, 根据“宜渔则渔”原则,退田还渔。全市20万亩退耕改养面积中,有6.1万亩属于退耕还渔。将低效的灾害性种植业改造成为高效生态渔业。华容县退耕还渔面 积2.6万亩,实施稻—虾(鱼)、鱼—菱(藕、莲、茭白)结合等种养结合模式,亩平产值1500元以上,较开发前效益提高近10倍。湘阴、岳阳、汨罗等县 (市)利用低田改制水面,或养蟹、或养虾、或种养结合,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名特水产发展带逐步形成。在初具区域特色的环洞庭湖和沿交通主干线的名特水产养殖小气候的基础上,实施板块开发,出现一批名特水产发展新板块和发 展带。汨罗市以汨罗、磊石、白塘、新塘等4个东洞庭湖区乡镇为重点的5万亩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板块,共放养特种水产5.3万亩,其中河蟹流放2.3 万亩,青虾养殖2000亩。岳阳县麻塘镇在大户陈友庚的带动下,形成以养殖乌鳢为主的万亩高效渔业片。湘阴县形成珍珠养殖带,河蟹、青虾养殖带和湘云鲫 (鲤)等特色养殖带。
    生态健康养殖开始盛行。市县(市)两级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正式挂牌成立,并选送一批专业人员参加全国防疫检疫培训。华容县加强对河蟹、大口鲶、东 湖胖头鱼、鳜鱼等名优品牌的无公害水产品宣传,促成该县水产品外销领域的扩大,在长春、沈阳、北京、广州、贵阳、成都等大城市建立水产营销窗口。松杨湖是 云溪区抛荒多年的“污湖”,面积近万亩,2001年,云溪区委、区政府制定集中整治方案,开展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通过治理,“污湖”面貌焕然一新。产业 经营链条不断拉伸。市场建设和水产品加工有新突破。洞庭渔都年水产品吞吐量达5.2万吨,并完成渔港码头建设的主体工程。湘阴县在南洞庭湖边办起年加工能 力200吨的洞庭鱼制品加工厂,2001年共外销鱼50多吨,收入近千万元。
    水产业的社会化影响不断扩大。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2001年,全省高效渔业会议主会场选定在华容县,会上授予岳阳市全省高 效渔业发展“一等奖”,华容、湘阴县被评为“全省高效渔业示范县”。湘阴县调查50个有代表性农户的种养比较效益,每亩纯收益依次为种优质稻403.6 元、养普通鱼561元、养名特水产5363元。从事水产养殖上交税金亩均比种稻高出50元以上。湘阴县2001年仅湘云鲫(鲤)一个品种就实现产值1亿 元。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大湖村村委会招商引进浙江诸暨老板投资600万元开发千亩珍珠养殖基地,每年可为该村安排富余劳力300人,增加劳务收入40万元。
    水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矛盾。结构调整力度大,呼声高,但优良苗种供应不足,流通加工相对滞后,技术服务比较乏力。 二是对市场信息把握能力不强。广大渔民还停留在“谁能告诉我,明年养什么”的习惯上,不能主动根据市场变化来发展生产。三是对加入WTO的工作做得不够。 对加入世贸给水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思考不多,不甚了了。对水产业检验检测、技术推广、执法手段落后的制约认识不足。
    


 

    铁山水库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年产鲜鱼75万公斤,是湘北重要的商品鱼基地
    (柳朝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