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6 12:00
    2005年,岳阳市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本岳阳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先进单位。
    一、事故总量有一定幅度下降。年内,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94起,死亡320人,受伤1276人,直接经济损失709.9万元,分别比 2004年下降5%,增长6%,增长23%,下降6%;没有发生特大事故。根据省政府年初制定的考核办法,剔除不纳入岳阳市目标考核的中央、省属驻岳阳企业事故死亡人数3人和主要责任不在岳阳市的过境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7人,各类事故实际死亡人数273人,比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少死亡23 人,低于控制指标8%。
    二、重点领域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狠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鞭炮、道路和水上交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全市关闭取缔非法开采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134家;全面改造烟花鞭炮生产企业53家,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烟花鞭炮生产企业10家,取缔烟花鞭炮非法作坊389家;责令停业整顿加油站45家;对4310家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排查火灾隐患5532处,责令“三停”单位171家。农机、质监、建设、海事等部门均开展相应的专项整治,促进全市安全状况的好转。
    三、重大隐患整治成效显著。省级督办岳阳市的3项重大安全隐患和市安委会年初审查确定的26项市级挂牌督办重大安全隐患,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市政府挂牌的1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有8家整改到位。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7次,发现安全隐患8417项,整改安全隐患7824项,岳阳市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实行市级挂牌督办制度,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安全文化建设有新的形式。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传播安全知识。各县(市)、区,市直单位,中央、省属驻岳阳企业均组织安全生产歌咏比赛,并在全省首次举办岳阳市安全生产歌咏比赛暨“安全在我心中”大型文艺晚会。在岳阳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365集大型安全电视系列片《安全为天》。组织开展“119”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安全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
    五、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顺利推进。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关,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全市 1572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鞭炮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安全生产评价和评估1095家,占70%,发证825家,颁证率53%。
    六、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全年全市安全生产投入3.4亿元。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补贴和全市公共安全项目整治,重点加大市级挂牌督办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的投入,建立市消防指挥中心,解决中心城区“九五”、“十五”期间消火栓欠账。高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全市烟花鞭炮生产企业投入4500多万元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减少隐患140余处。
    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展顺利。继市政府出台《岳阳市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市、县两级政府重新修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报省政府备案。制订岳阳市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等3个专项和部门应急救援预案。高危重点企业普遍制订《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之中。
    八、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工伤保险、企业安全费用提取等经济政策得到落实。各县(市)、区全面启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工伤保险征缴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监部门组织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企业专款专用。全年,市本级征缴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20万元,征收工伤保险基金1250万元。高危行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正在逐步推开。
    九、抓科技创新有新内容。充分发挥科技在安全监管中的支撑作用。组织专家参与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审、隐患整治、安全检查等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科学决策、科学监管。在5家加油站部署推广HAN阻隔防爆技术,在90多家烟花鞭炮、危险化学品等企业推行行业安全技术规范,在城区和国道、省道等主要公路干线采用先进的道路电子监控设备,开发汽车安全气囊等5项安全新技术新产品。将科技兴安纳入全市“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规划。
    十、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安监局均调整为政府工作局,新增编制32人,有市、县两级安全监管人员154人,完善充实内设机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有7个县(市)、区成立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全市188个乡镇安监站,配备乡镇安监员335人。多数地方配备村级安全信息员。企业普遍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全市安全生产“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基本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