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5 12:00

    2006 年,湘阴县辖12个镇、7个乡。土地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3千公顷。年末总人口70.5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7.01万人,女性人口33.54万人;城镇人口22.38万人,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自然增长率3.4‰。年内气温最高37.7℃,最低-3.1℃;年降水量 1243.6毫米。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一产业20.4亿元,二产业26.8亿元,三产业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12.6%、13%,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0.31∶39.3∶30.4。完成财政总收入23008万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589万元,比上年增加4.9%,其中农业总产值156536万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8千公顷,增长5.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26千公顷,增长3.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4.74公顷,增长4.3%。粮食总产量55.73万吨,增长3.2%;茶叶产量1850吨,增长7.6%;棉花产量1200吨,增长71.4%;蔬菜产量49.8万吨,增长1.6%;薯类产量1.24万吨,增长63.6%。全年出栏肥猪109万头,下降0.9%;水产品总量10.7万吨,增长4.9%。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737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 29个农产品获质量安全认证,23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长康”、“福湘”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长康酱油等5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义丰祥食用植物油等2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康田软米”获省第八届农博会金奖。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8个,新增转移劳动力2万人,劳务输出达 17.8万人,创劳务收入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6元,增长8.3%。
    工业总产值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1亿元,增长10.2%,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 12.8%。大米加工增长44.2%,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29.6%,人造板生产增长20.3%,藠头罐头产量增长26.5%。工业税收3000万元,为国有企业改制进入市场经济后最多的一年。以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园区工业增加值达70211万元,产值22.73亿元,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67万元,增长12.3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3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7亿元。全县城镇施工项目达103个,新开工项目65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东湖防洪治污工程和湘滨路、旭东路等建设构建七纵五横城区道路骨架,完成通达湖综合治理工程和洋沙湖地表水厂、洋沙湖风光带的建设,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行政办公楼、国土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顺利完工。临资口大桥建成通车;高岭汽车站、漕溪港深水码头建设全面动工;白马、西林、新泉3个农村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通村公路累计完成路基改造600公里,路面硬化480多公里。改造、完善水利设施918处,水利建设连续4年夺得省、市“芙蓉杯”。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共引进项目112 个,到位资金10.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0个,占53.6%,三产业项目41个,占36.6%。
    科技事业不断创新。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2个,福湘木业及“E0级细木工板”获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双重认定,实现湘阴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零的突破。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调减中小学15所,新建3所寄宿制学校全面竣工,完成危房改造2万平方米。送文化电影下乡共200多场次,组织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组队参加岳阳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1个,床位1031张,卫生技术人员 1533人,有血防机构8个,专业血防人员225人,血防医疗床位270张。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率达 71%。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245人。集中供养五保户670人,1042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634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结构不优,总量不大,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二是县域经济缺乏高科技、大项目支撑,急剧增长的财政开支和缓慢增长的财政收入形成比较突出的矛盾;三是节能降耗和环保问题较为突出,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四是劳动力就业特别是下岗人员重新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维稳形势仍不容乐观,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