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发挥行业优势 服务新农村建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8 12:0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和省、市委都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 产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岳阳市粮食部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加快了岳阳市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相继下发五个“一号”文件,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不断完 善,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推动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即农业税(公粮)免征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这 些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粮食行政部门的参与,岳阳市粮食部门为推动这些惠农政策的落实,重点做了几项工作。一是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岳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粮食 直补、良种补贴以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完善了粮食收购工作机制,创新了收购方式,提高了服务水平。市粮食部门采取委 托收购、订单收购、延时收购、设点收购、上门收购等方式,方便农民售粮;发扬粮食部门的老传统,免费提供茶水、常用药品、复称台、计算器等为售粮农民服好 务。通过依质论价,现金结算,敞开收购的方式,使全市粮食收购量每年都稳定在2.5亿公斤左右,收购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粮食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促进了粮食生 产,稳定了粮食价格,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二是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市粮食系统从2000年开始进行“两个置换”的改制,推进了企业产权制度 的改革,合理调整了企业布局,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切实做到了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了从“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的转变。到目前,原 有的237家粮食企业,已改制重组为国有或国有控股的47家企业。这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充分发挥网点、设施、人力、资金等优势,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 策,积极入市收购,2007年收购粮食2.55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收购总量的70%,为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保护农民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与社会粮食企 业、乡村经济组织、粮食经纪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减少售粮环节,增加售粮收益;鼓励和引导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购销,为从事粮食经营的各类企业、经济 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指导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活跃农村粮食流通,对全市粮食购销市场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大力加强粮食产销衔 接。在开拓粮食销售市场中,市粮食部门深入销区市场调查研究,探索产销合作的有效方式,加强与规模和实力较强、资信程度较好的粮食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友 好、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与粮食主销区建立巩固的产销合作关系,使全市商品粮有了稳定的销售渠 道,促进了粮食的顺畅流通,增加了产区种粮农民收入。2007年,全市又有6家企业定向为厦门市代购地方储备粮,双方合作良好,实现了互惠互利。

  二、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种粮收入 

    粮食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头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发 展,有利于将农民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有利于搞活粮食流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搞活粮食企业,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 意义。在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上,市粮食部门的工作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广订单粮食。开展订单经营免除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是促进 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2004年始,市粮食部门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和“二次结算”、“二次分配”等方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建 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粮食订单经营发展迅速,订单经营量逐年增加。2004年,全市订单粮食生 产面积5.3万公顷,订单粮食收购量1.1亿公斤,到2007年,全市订单粮食生产面积发展到12.7万公顷,订单收购量达2.4亿公斤。同时,通过向农 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优质粮油的生产;引导农民单种单收单储,坚持优质优价政策,拉开收购差价,让农民真正 享受到了优质粮订单价格的实惠。此外,广泛推广“二次结算”、“二次分配”的经验,兑现订单承诺,让利于民。二是积极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 业是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和载体,具有开拓生产、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提供综合服务的功能,起着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实现一体化经营的作用,可 以形成强有力的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率,强化农产品的竞争实力。市粮食部门结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通过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以骨干粮食企业 为龙头,培育了具有区域带动性和较强辐射功能的龙头企业。全市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 运作模式,搞好与农技部门、科研系统、生资部门、农户、中介组织的联合,走产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把产业链条延伸到生产、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提高行 业组织化程序,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还帮助和引导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发展培育龙头企 业,使龙头企业能带动一大批订单农户增产致富,从而真正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见效益的产、购、销一体化格局,达到了“以工促农, 工业反哺农业”的目的。同时,粮食部门积极开展粮油精深加工。全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粮油企业向粮食加工领域延伸,大力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粮食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粮食产业的加工层次,开发了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延长了 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分享到了加工增值的利益。三是创新产业化发展新机制。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跳出粮食行业定式思维,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开拓新的发展途径。一些基层粮食企业以租赁方式租田办基地,搞庄园式经营;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以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进 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完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多种形式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保险机构、龙 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的粮食产业开发风险防御机制,提高了企业和农户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粮食行政部门的职能转移到了依法对全社会粮食流通领域的监管上,并努力为粮食产业化经营创造一个规范宽松的市场环境。国务院颁布 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粮食行政部门要一手抓好市场的法规建设,一手抓好服务“三农”工 作。市粮食部门结合实际,一是抓好法规队伍建设。市粮食局成立粮食行政执法支队和监督检查科,有17名机关干部获“粮食监督检查证”,各县(市、区)粮政 执法机构和队伍也做到同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成立粮食监督检查和执法机构13个,共有专职执法人员62人,兼职人员22人,执法装备和专项经费基本得到落 实。二是坚持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全市粮食部门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工作,及时受理粮食经营者的入市 收购申请,严格审查资质条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核发收购许可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保护和规范了各类粮食企业的合法经营。同时 对已发证的企业,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定期进行审核。目前,全市共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429个。三是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与工商、质检等有关部 门配合,依法开展粮食收购资格、粮食统计制度和储备粮等专项执法大检查,严厉打击粮食收购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压级压价、坑农害农和扰乱正常粮食市场秩 序等违法违案件,2007年,全市粮政执法部门查处各类涉粮案件114例。同时,加强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的宣传。重点加强了与广大农民有关的粮食收购政策、 粮食质量、食品安全等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了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构建一个稳定、公平、开放、和谐的粮食流通秩序,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经营者的合法 权益,促进了粮食市场的有序竞争。

  四、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 的加快推进,市粮食部门及时转换角色,充分利用粮食购销网点,积极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推进农村经济 的发展。一是加强为农信息服务。从服务粮食生产的角度开展农民种植意向、农民需求意愿以及生产成本构成和变化的调查,主动服务粮食生产;利用行业信息优 势,建立粮食价格监测点,全面监测并反映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发布粮食市场动态信息,引导农民优化粮食生产结构,适时出售余粮,保障收入;指导粮 食经营者积极入市开展粮食购销,满足农民出售余粮需要,促进全市粮食流通。二是实施为农服务项目。在农村广泛开展粮食收割、脱粒、整理和储存等技术指导, 宣传推广农村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储粮技术咨询与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减少产后损失。三是开展农村便民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粮油超市和粮食 集贸市场,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粮食企业充分利用仓储、加工设备和技术优势,发展代购、代销、代储、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业务,有的企业还为农民提供种 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千方百计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扎实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建立健全“放心粮油”销售体系和机制,以放 心粮油生产企业为龙头,以配送中心、连锁店和服务网点为载体,充分利用经营优势,增设农村网点,把“放心粮油”送到千家万户,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 食品安全意识。帮助市政府确定的市粮食局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给予信息、资金等支 持,农民致富渠道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