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红土地上的和谐曲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8 12:00

——平江县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纪实

从记忆里看平江,是屈原、杜甫两位文化名 人的最后归宿地,是走出了61位共和国将军的红色热土;从地图上看平江,是一个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百万人口大县;打开发展版图审视 平江,是以平江起义精神引领、以超人毅力赶超和迅速科学和谐崛起的新老区。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百万平江人民紧扣时代律动的脉搏,在历届县委、 县政府的带领下,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演绎了一曲曲雄浑激起的乐章,描绘了一幅幅日新月异的秀美画卷。

   科学理念引领科学发展 

    集“老、山、边、穷、大”五位一体的平江,也有着生态独特、物产丰富等诸多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和放大平江的比较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实 现后发赶超,是历届县委、县政府致力突破的方向。先进理念就是加快发展的动力。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当时间的车轮驶入新世纪的大门,百万老区人民在县委、县 政府的带领下,确立和实施“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打造实力平江,建设魅力家园”的发展战略,先后实施开展“工业发展年”、“招商引资 年”、“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等主题活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加速、效益提升、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良好态势。2007 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73.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

    改革开放之初,平江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举步维艰。无工不富,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工业摆在优先位置,从培育群体工业到壮大支柱 工业,从实施“兴工富县”到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导,平江工业走过了“培育——发展——结合——壮大”的发展历程,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 提升。工业兴县,园区兴工。2002年,平江抓住京珠高速拉通的契机,兴建平江工业园。几年来,园区共投入2亿多元,完成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 路、通信、广播电视、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格局,新建日供水1万立方米自来水厂1座、11万伏变电站1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已累计引进包括华龙面业、中南黄金冶炼、荣宏钼酸铵等境内外企业39家,其中17家正式投产,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矿产建材、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 业,2007年园区实现产值20亿元,完成财税2000多万元,安排劳动力6000多人。

    依托园区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平江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狠抓工业企业改革与技术改造,狠抓发展环境优化与扶优扶强,着力打造工业园区,引 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成为平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到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64亿元,规模企业发展到111 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0家,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达21家,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以天一科技为龙头的机械电子业,以华龙面业为龙头 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中南黄金冶炼为龙头的矿产建材业等支柱产业。

    近几年,平江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成立优化环境办公室和政务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建立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外商投诉中心,执行全程代理制和服 务承诺制等多项制度,对引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四乱”行为进行查处;及时协调,为企业生产排忧解难。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对引进企业在“投资前、建设 中、投产后”的全程式服务体系;完善“一条龙”办事机构,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做到能简则简、能省则 省、能快则快、能并则并,形成高效的办事机制,真正让客商“来得放心、生活顺心、工作开心”,着力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全县共引进项目 315个,到位资金3474亿元;引进工业项目20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1个,5000万元以上的38个,大部分落户工业园,使工业发展迈上了园区 拉动的重要台阶。

    优化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平江围绕“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主题,先后确定发展多种经营、建设农业产业基 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充分利用平江的农业基础和传统产业特色,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优质稻、油茶、良种 茶、中药材、楠竹、养殖等六大产业,基地规模逐步扩大,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4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3家, 旺云米业和果之然食品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跻身市级龙头企业。有26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旺云”牌生态米、“金寿”牌药膏、“山润”牌 茶油等一批生态品牌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同时,把农民劳务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搭建平台,加强培训,提供保障,劳务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劳务大 军突破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40%,上海码头装卸和豆制品产销、深圳集装箱运输、京沪石膏板装饰已成为平江响亮的劳 务品牌。

    旅游兴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平江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生态优良、文化底蕴深厚,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0.1%。是全省惟一 集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联合国工发组织绿色产业示范区两项殊荣于一身的县(市)。县委、县政府瞄准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奋斗目标,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定位打 造,已投资2.5亿多元,完善旅游公路、重点景区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了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与招商引资。先后成功举办“杜甫诗歌与时代精神”国际学术 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鸟人”飞行大赛、平江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暨’2008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幕阜山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福寿山——汨 罗江进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成功进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平江起义旧址名列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绿、蓝”三大旅游品牌全面唱 响,2007年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在旅游热潮的带动下,物流、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城乡统筹带动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是支撑和带动发展的基础和平台,没有基础的大改善就没有经济的大腾飞。改革开放以后,平江始终着眼于优化城乡基础设施配置,改善城乡基础条件,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交通是拉动经济的动脉。进入21世纪后,平江迎来了一个交通建设的黄金期。2002年,投资2.78亿元、全长33公里、连接京珠高速公路的平伍公路,把 平江与省会长沙3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1个小时;总投资4.12亿元的106国道和总投资3.2亿元的308省道平江段全面动工,将使县内主干道畅通无阻。 县内主要经济干线逐步接通,钟虹公路、幕南公路、连云山公路、杜甫墓祠公路、纯溪小镇公路竣工通车,福寿山、石牛寨等一批景区公路相继启动。农村路网明显 改善,拓宽和硬化通乡公路16条、320公里,改造和新建村级公路1200多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一半以上的村通水泥路。全面融入长沙、岳阳1小时 经济圈,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城市是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新的增长极。近几年,平江按照“山水旅游宜居城市”的定位,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这个契机,抓住 国家、省、市重视交通建设的机遇,加快县城路网建设,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重点建设新城区的“两纵四横”主干网络,启动平江大道、富康 大道、百花大道等项目,完成老城区四街八巷改造。逐步形成内、外环相结合的路网体系,以汨罗江为中轴线的新老城区已经拉开15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抓好县 城景观建设,努力把标志建筑、重要场所、重要地段作为烘托县城建设的亮点来打造。把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先后新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 馆、人民公园、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县城防洪堤、彭德怀铜像广场等一批旅游景点和标志性建筑,推出滨江花园、江南花苑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先后建设沿江风 光带和一批街心花园等城市绿洲,并启动汨罗江文化广场、江滨体育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建设,有力提升县城品位,展现县城魅力。花大气力加快城市水、电网络和 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县城220千伏输变电站,启动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投资7600多万元的城关饮水工 程2009年可建成供水。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进程中,注重保护和挖掘平江县城2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划定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的保护范围,先后新建和改造 平江起义旧址、怀甫风景区、汨罗江文化广场等10多处历史人文景点、景观,以景怀史,以史凸景,让屈原、杜甫的忧民情怀和彭德怀元帅“横刀立马”、敢为人 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在城市建设中再现,在市民中传承。目前,城镇总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3.8%,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

    水利电力是基础设施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造和新建输变电站8座,完成165个村的农网改造,成功实现户户通电。“户户通电”工程建设被评为全国先进。 总投资1.4亿元的县城22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正在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10个,面积达0.52千公顷,改革开放 后,旱涝保收面积增加,达到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的70 %。对104座中小型水库进行处险加固;完成耕地整理1.11千公顷,耕地保护实现占补平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近年来,平江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加大投入,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和扩面进程。2008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扩展至106个,并 集中力量抓“三清三改”、通村公路硬化、电网改造、粮食生产和民主管理,全县涌现出一批模范村。思源村荣获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称号,三市镇在全省首届新农 村建设“十大魅力乡镇”评选活动中名列榜首。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掀起热潮。2006年后,全县共硬化村级公路1300多公里,新建村级活 动场所205个、沼气池5110口,整修渠道500公里、水库77座,改造中低产田0.13千公顷,被列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建设县。

数字是枯燥的,但透过这一组组数字,看到的是平江加快发展的坚定决心,看到的是上下同心的坚定信念。

   民本追求加快民生改善

    面对因历史和地理因素造成的人民生活困难,弱势群体生活艰难的实际,平江始终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财力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向弱势群体和农村、农 业倾斜,向教育等社会事业倾斜,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积极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近 几年来,每年确定的省、市、县实事项目都圆满完成,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县。

    平江是一个人口大县,社会保障的难度大。但平江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提升保障水平。2008年先后成功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为了消除保障盲区,200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1%,成功实现全民享 有医保。

    平江县是个贫困大县,也是个优抚大县。平江始终将关注和改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众生活作为工作重点。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扩 面提标,并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工作成为全省典型。在县(市)中率先启动廉租房建设,帮助无房户先后援建安居爱民房 630栋,建设廉租房170套。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实行就业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功实现动态清零;先后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成功实现乡乡都有敬老 院的目标,新建了一批村级“五保之家”,基本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之忧。 

    “民生工程”承办顺利。投资7400万元新建的县城饮水工程,2009年上半年可正式投入使用;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共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40多所,调减农 村中小学校100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平江一中成为省示范性普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进入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行列,全县高考一、二本上线成功突破千人 大关。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共减少贫困人口20多万人,扶贫进入最后攻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昔日贫困的老区走向富裕、文明、秀美的新平江,平江一直在奋斗,也从未泄气。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敢为人先、不甘人后的老区人民信心百倍,激情无限。老区平江,也正如一个翩翩少年,英姿焕发,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