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回眸改革开放 展望湘阴未来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8 12:00

中共湘阴县委 湘阴县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三十年,湘阴大地春潮涌,罗城古邑换新颜。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70万湘阴人民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励精图治,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繁荣昌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湘阴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域经济快速 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增加到89.4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收入增加到2.3亿元,年均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8∶ 42∶ 30。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4.1亿元,年均增长6.9%;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12家,“龙头企 业+基础+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湘阴模式不断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藠头、茶叶、名特水产、生猪等为重点农产品基地规模扩大,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 建设、农业标准化、农机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项工作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水产品总量连续十三年居全省第一,先后三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工 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9家,工业总产值达107.2亿元,年均增长13.8%。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制造、食品加工、装饰建材、纺织服装、 精细化工为主的五大产业集群,全县工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亿元,年均增长20.1%。步步高、通程 电器以及中设商贸广场、福鑫市场等一批大型超市和专业市场蓬勃发展,户外休闲旅游来势看好,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等产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不断 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粮食、外贸、供销、物资等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全面深化,一批工商企业通过盘活存量资产重焕生机。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惠 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村账乡代管、乡财县管乡用、部门预算和工资改革全面推进。对外贸易和合作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成 效显著,共引进各类项目近千个,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城乡面貌日新 月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建设方面,建成了湘阴湘江大桥、临资口大桥、湘长公路、湘 汨路、湘樟路改造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了漕溪港千吨级码头、柳林江大桥建设,拓改了湘营路、新乔路,完成路面硬化通村通乡公路733公里。水 利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4.75亿元,加高加固一级防洪大堤135公里,完成了洞庭湖一、二期治理,防洪抗旱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建设方面,城区面积扩大 6.7平方公里,新增城区人口5万多人。开发了远浦楼、南泉寺、岳州窑遗址博物馆、柳庄、望滨公园等一批休闲和文物景点,城市品位得到提升。界头铺镇、南 湖洲镇、新泉镇、岭北镇、樟树镇、东塘镇等区块中心镇面积扩大,承载力不断增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8%。新农村建设方面,硬化村组道路近2000公 里,30%的村组主干道硬化,完成“三改”农户7.28万户,新建沼气池3.2万口,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白泥湖楠竹村被定为全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 村示范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长联系点。

——社会事业协调 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五年来共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96项,工程鲫(鲤)等一批省、部级农业种养技术项目得到推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顺利实现了 义务教育“普九”达标,并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创造教育基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学生入学率均达100%;普高教育质量提 升,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加速发展,县一职专成为全国重点职业中专;湘阴一中完成整体搬迁,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高考本一、本二年上线人数突破 1000人大关。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新建和维修改建了湘阴剧院、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场所,恢复了县剧团,发展业余文化团体14个,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 彩。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医院拥有病床个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大幅度增加,血吸虫病等地方疫病得到有效防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 合率达71%,城镇居民医保全面铺开,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得到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人民生活明显 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714元和4496元;近五年新增城镇就业近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到19万多人,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460人。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农村 低保全面启动,低保扩面提标。

——民主法制全面加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 中制,认真贯彻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政协工作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村民和 居民自治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公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 消、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99项;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面达100%,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势头 强劲。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战略,突出围绕“一根主线”(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加快湘阴发展),加速推进“两 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三个基地一个支撑点”(现代制造业配套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旅游服务业基地,长沙港口群的重要 支撑点),提升基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做实基层工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湘阴,促进富民强县。经济运行呈现出发展加 快、质量提升的良好势头。2008年1~7月,全县共完成GDP52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4.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5亿元,实现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增长32.5%;实现农业总产值14.1亿元,增长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16.9%;完成第三产业 总值17.4亿元,增长12.5%;完成财政收入1.78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4124万元,增长30.1%;完成税收收入1.26亿元,同比增加 4114万元,增长48.6%,占财政收入的71%,比2007年提高8.8个百分点;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6714元,增长14.8%;农民现金收入达2832元,增长11%。

展望未来,湘阴明 天更加美好。2008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湘阴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滨湖示范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和重大责任。湘阴发 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我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立足现有基础,整合优质资源,努力把湘阴建设成为现代装备 制造业配套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和加工基地、区域性航运物流基地和休闲旅游服务基地。重点建设“四带”(长湘路经济产业带、临长经济产业带、沿湘江生 态经济产业带、湘汨路循环经济产业带)、一园(湘阴工业园)、六区(横岭湖青山岛湿地公园生态区、鹅形山青山生态旅游区、洋沙湖水上娱乐度假区、鹤龙湖垂 钓休闲区、白泥湖生态农业观光区和西乡湖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一城(长沙北部卫星城),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长株潭试验区的重要支撑点和湘阴加快发展的核心增 长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统筹发展、环境友好宜居、经济走势强劲的富民强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