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树立窗口形象 建设“湘北门户”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8 12:00
近 年来,临湘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化三基”战略,全面贯彻落实民本岳阳的执政与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奋 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教育先进(县)市、全国普法先进(县)市、全国田径之 乡、省级文明城市、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全省农村流通工作先进县(市)等称号。2007年,全市实现GDP(绝对值)53.82亿元,比 2004年增长46.1%,年均增长13.5%,人均GDP突破了1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17亿元,其中地方固定收入1.58亿元,特别是税收收入占 地方固定收入比重由2004年的29.4%提高到49.5%,增加20.1个百分点,财政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690元,首次突破万 元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48元,高出岳阳市平均水平623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5.5亿元,人均储蓄达到5094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2004年的96亿元增加到24.29亿元,年均增长3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13.8%。

   一、重振工业,增强了加速发展的主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临湘工业发展历经了三个时期,即: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期,临湘市国有工业是全省的一面红旗, 24家国有企业连续6年赢利,国有工业创利税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0%;20世纪90年代的衰退期,长炼、岳化两大国有企业划归岳阳市云溪区,其他国有企 业连年亏损,工业经济全面滑坡,到2002年,全市工业连续六年亏损达12.6亿元;2003年以后的艰难爬坡期,特别是最近三年,临湘市按照省政府工作 部署,围绕重振工业雄风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抓了四个重点:

    1.抓园区,强载体。市委、市政府紧扣资源、区位、交通三大优势,瞄准沿海和沿江产业,不断增强园区载体功能。一是狠抓临湘工业园建设,积极承接沿海产业 转移。三年来,临湘工业园投资1.24亿元,开发园区面积4.2平方公里,全面完成园区“七通一平”,进入省级工业园行列。共引进规模企业28家,形成建 材陶瓷、轻工纺织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板块,预计2008年可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比2007年增长77%。省委书记张春贤在5月考察临湘市期间,对 园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加快儒溪化工园建设,积极承接沿江产业转移。通过为期三年的筹备和争取,2007年,儒溪化工小区被列为全省惟一的化工农药产 业基地。今年,该基地被列为岳阳市沿江产业建设的重点园区,并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50个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基础建设正在 抓紧推进,连通长江码头、京珠高速的道路建设进展顺利,园区招商来势喜人。

    2.抓项目,求突破。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点,切实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同求。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先后引 进投资12亿元的湖南兆邦陶瓷、投资4.7亿元的铝用碳素、投资8亿元的海螺集团水泥等一批优良项目;注重从科技、环保和能耗等方面进行把关,先后引进冰 飞科技、山丰科技、开明科技等一批科技项目,否决高污染、高能耗项目12个;注重从税收、就业率等方面进行衡量,先后引进富邦制衣、兴和发纺织等一批高税 收、高就业率企业。二是坚持引进、建设、投产并重。对重点工业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严格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 抓建设、在建项目抓投产”,环环相扣,跟踪落实,一抓到底。三年来,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157个。其中,兆邦陶瓷、新美陶瓷、发达陶瓷等109个项目相继 建成投产,海螺水泥、浙江长兴化工、江阴农药化工等32个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项目在建率达20%,投产率达69%。2007年,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79 家,比2004年增加38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8亿元,年均增长15.2%。三是坚持引资、融资、投资齐抓。大力招商引资,累计合同引资88.4 亿元,到位资金22.8亿元,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排名岳阳市前列。引导金融融资,共组织银企洽谈项目45个,落实贷款2.4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 贷款7000万元,金融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扩大财政投资,坚持工业优先发展,筹资9000余万元,扶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累计完成工业固定投 资29.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

    3.抓改制,卸包袱。临湘市破产国有企业多,人员包袱重,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企业改制困难重重。三年来,临湘市委、市政府按照“三年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 制”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改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52万元,变现企业资产2.37亿元,先后完成机械厂、矿业总公司、电子印刷厂、酒厂、汽 修厂、矿石厂等16家企业改制,置换职工身份7675人,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基本结束。

    通过三年来的艰难爬坡,临湘市国有工业全面退出,民营经济逐渐兴旺,建材陶瓷、化工农药等主导产业日益壮大,新型工业框架初步形成,工业发展走势非常强 劲。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4亿元,比2004年增长76.8%,年均增长达到20.9%;实现工业利润1.2亿元,完成工业税收6700 万元,分别是2004年的4.1倍和3.6倍;2008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达到56.2%,占比首次突破了50%。 

   二、扮靓窗口,开创了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临湘是湖南的北大门,是全省的形象窗口。三年来,临湘市始终站在树立良好窗口形象的高度,围绕做强做美“湘北门户”,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础建设,实现了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经济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

    1.致力打造山水人文之城。抓住“依山带水、人文厚重”优势,注重在特色、内涵、品位上做文章,城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3万人,城镇化 率达到34.3%,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味显著提高,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城市和省卫生城市。一是依山之秀,建设“森林城市”。依托城 区五尖山森林公园,引资近2亿元,启动引资建山、绕山拓城、满城布绿三项建设,完成世界碑林博物馆、公园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开辟太子山庄、临湘大道等城 市新区,实施了沿道增绿、沿河布绿和庭院补绿等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五尖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二是托水之灵,建设“公园城市”。多方 筹资4亿余元,以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龙头,同步推进城市防洪、应急供水、污水处理、休闲旅游和新区开发等工程建设,先后建成长安河风光带和白云湖风 景区,树立了崭新的城市品牌。三是假文之厚,建设“人文城市”。投资1.8亿元,新建屈原书院和星河文化广场,重建影剧院和文化馆,改造图书馆和博物馆, 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大力推介屈原故里、三国古战场和瑶族千家峒等地方特色文化,黄盖湖风景区被列为国家原生态旅游开发基地,龙窖山被列为省级 风景名胜区。四是聚众之力,建设“现代城市”。投资65亿元,完成北正街改造、107国道城西段提质等一批扩改工程,建设了防汛指挥中心、人民医院住院 大楼等一批亮点工程,新建世纪商城、长安新天地等一批商业中心,落实了城市天然气建设、背街小巷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实施了长五路、南太路提质改造等一批 “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日趋秀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大力建设富裕文明之村。连续两年,临湘市被评为岳阳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1人被评为全省首届新农村建设“十大新闻人物”。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着重抓了四个方面:一是抓产业推动。重点抓了楠竹产业和产业示范片建设,累计新造和低改楠竹1.2万公顷,楠竹面积达到4.33公顷;整合资金1100万 元,高标准建设了源潭特种种养示范片。在主导产业和示范片的推动下,黄鳝、生猪、茶叶等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年产值过百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 200多家,“十三村”、东祥油脂等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明伦春芽、十三村食品等产品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 2007年,全市完成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948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17.5%、37.4%。截至2008年7月,城乡居民 储蓄余额达到28.3亿元,人均储蓄达到5762元,在岳阳六县(市)中排名第一。二是抓市场拉动。相继争取进入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首批“信福工 程”试点县市,建成镇村级农家店140家,发展“临湘农资配送”、“源潭水产直销”等物流企业5家,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消费和农产品流通 市场繁荣活跃,农村流通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三是抓示范带动。以省级示范村长源村和岳阳市级示范村广坪村为重点,累计整合资金3600多万元,对全市 12个示范村的产业建设、基础建设和阵地建设,给予了重点扶持。在示范村的带动下,梅池村、沙坪村等一批非示范村不等不靠,加快建设,成为周边县市学习取 经的样板村。四是抓千家万户联动。全面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共清洁屋场3400多个、农户8万多户,新建垃圾池4420个、沼气池5470口,改水2.2万 户,改厨4509户,改厕9167户,改造旧房840户,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观。

    3.着力架构通达平安之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路网建设上,完成 投资1.4亿元的省道301建设,解决了沿线10万群众的行路难题;推进了连接京珠高速与长江码头的省道201和临鸭公路建设;启动了鸭栏码头和京珠高速 羊楼司连接线建设;改造硬化通乡公路12条、139.8公里;改造硬化通村公路147条、530公里。这些项目的建设,纵横架构了我市交通区位上的“金十 字架”,打造出承南启北、通江达海的全新交通格局。水网建设上,龙源水库整险、忠防水库整险、铁山咀电排改造等项目相继完成,团湾渠系配套工程、长江干堤 电排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沿江机埠改造、龙源水库灌区改造等项目全面启动,69座小型水库、11处险工隐患得到全面整治,水利的防洪保 安功能得到全面增强。电力通讯网络建设上,团湾水库二级电站建成发电,季台坡和工业园的110千伏变电站先后建成,桃矿工业小区和儒溪工业园的110千伏 变电站建设相继启动,全市农网改造基本结束;有线电视连乡率、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65%,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

   三、改善民生,取得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成效   

    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以人为本促和谐。

    1.办好实事。2005年、2006年、2007年,省、市交办实事项目51件,临湘市确定的实事项目30件,做到件件落实,如期如质完成任务。 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岳阳市实事办理考核评比中排名第一,2007年被评为全省的实事办理先进县(市)。2008年,临湘市继续加大办理实事工 作力度,省确定的28个实事项目、岳阳市确定的26个实事项目及本市确定的8件实事,都在按步实施,顺利推进。

    2.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近三年来,先后启动中医院门诊大楼建设, 改扩建15所乡镇卫生院,村村都有卫生室,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改扩建16所乡镇敬老院,达到一乡(镇)一院目标,实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完成13所 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基本消除了学校危房。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社会保障实施到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 保,农村低保覆盖面占农村总人口的3%。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农民参合人数32.9万人,参合率达91.4%,兑现补偿金850多万元,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于 2008年7月1日启动,现参合人数达6.1万人,基本实现医保覆盖全民目标。坚持就业优先,积极做好再就业工作。2005年以后,全市安置“4050” 人员就业1556人,援助安置“零就业”家庭3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4610人次。改变扶贫方式,将过去的扶 村改为扶户,对特困家庭由市直单位实行对口扶持。同时,还保障安全饮水1.2万人,建成安居房140户,改厕1560座,新建乡镇客运站4个,民生问题得 到极大改善。 

    3.维护社会稳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维护稳定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近几年来,全市没有发生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赴省进京群访、恶性涉农案件和 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特别是在信访工作上,建立了领导开门接访、领导包案、信访听证、干部陪访、联席会议、疑案上报等创新机制,在奥运特护期又扎实部署开展 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下大力解决重信重访问题,使一些多年积压的信访难题得到妥善解决。不断加大平安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 整治法轮功、地下六合彩,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禁赌禁毒等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省公众测评群众满意度高,连续两年获全省综治 先进县(市)称号,力争2008年进入全省平安县(市)行列。

4.推进社会事 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出台《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近两年新增教育投入1500万多元,巩固“两基”教育成果,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2007 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年度巩固率100%,高中阶段学校入学率达到80%,高考万人上线率跃居岳阳市各县(市、区)第一。加强职业教育, 启动了职教大楼建设。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好示范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特派员临湘模式在全省推广,科技信息 “户”联网全面开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工作跨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农村商务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成功试点经验,2007年在全国农村商务工作 会上作典型发言。推出嗡琴戏《村官本是打工仔》,在岳阳、长沙等地巡演成功,博得一致好评。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市一、二届大众体育运动会,群 众体育工作跻身全省先进行列。人口与计生工作连续九年排全省一类县(市)位置。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和重点污染源进行彻底整治,2007年关 停小纸厂等污染治理不达标企业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