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移动通信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7 12:00

【概况】2008年,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岳阳分公司(简称岳阳移动分公司)迎难而上,科学部署,全面完成各项计划任务,实现运营更可控、服务更优化、网络更安全、系统更稳定、管理更精细、环境更和谐的目标,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 业务发展。坚持规模与价值并重的经营思路,全年净增网上通话用户30.1万户,期末用户数达151.7万户,全年完成运营收入11.5亿元,首次突破10 亿元大关,实现净利润3.37亿元。深度开发新增市场,扩大客户规模优势。抓住元旦、春节、“五一七”、国庆、中秋、春秋季校园开学、“漫游资费调整”等 有利时机发展新用户,制订并组织好四个季度的竞赛活动,策划并执行好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推出的营销方案,以集团扩充、现场营销、社区直销、亲情服务 和信息体验拓展城镇市场;以新建基站为契机,以家园卡、轻松卡、村组网、低价终端为主要产品,以墙体广告、送戏下乡、渠道阵地为主要宣传手段,依托农村代 办、区域经理、村级服务站,大力拓展农村市场;以高职学校市场拓展、中小学阳光计划推广为手段抢占学生市场;以全球通家庭计划产品和社区渠道建设为重点开 拓家庭市场,公司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抓好品牌整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对品牌运营管理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从资费产品、业务宣传、奖励回馈、客户服务、渠 道规划、形象传播、终端营销等多个品牌驱动因素入手,开展分品牌的显性化营销活动,品牌影响力、品牌健康度分别排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强化渠道管控,提高 渠道运营能力。加快自营厅建设,通过购建、租赁、改造、补贴家具和设备等多种方式,签订捆绑协议,控制核心渠道。全年购买网点2个,租赁网点1个,完成 86个“连锁1000”网点和3个自营厅的改造。加大电子渠道建设和推广力度,全年新增自助设备41台,新建和改造24小时自助营业厅10个,覆盖全市所 有自办营业厅。尝试各种手机卖场建设和运营模式,各业务单位的卖场基本建设到位,实现面向客户的市、县两级连锁经营。区域化营销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其成功 经验在全省推广。创新业务种类,新业务发展再上台阶。灵活采取新业务与语音业务捆绑营销、优惠卡常态化营销、体验营销、短信彩信营销等多种方式,实现新业 务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完善全市新业务管理体系,不断拓展实体渠道和电子渠道,全面提升新业务的运营能力。全年完成新业务收入2.72亿元,占全省新业 务收入的7.8%,排名全省第三。彩铃付费客户达116.3万户,普及率76.64%,排名全省第一;飞信客户端月均活跃客户数为3.3万户,手机客户端 月均活跃客户为2.7万户,排名全省第一;手机证券、手机报、12580综合信息门户等关键指标在全省均排名靠前。全年累计完成信息化收入2058万 元,MAS活跃用户为78家,ADC活跃用户为1603家,行业客户端用户达7万户,全部型固定拍照集团V网成员、特大型集团单位拍照成员月均在网率分别 为99.89%、99.93%,均列全省第一。

二、 网络维护建设。不断增强网络监控和优化能力,完善集中化网络卓越运维体系建设,实现“客户投诉向客服前移、告警处理向机器前移、故障处理向监控前移”的目 标。全年新建基站220个,新增载频2374个,基站总数达1119个,载频总数达12402个,占全省总体规模的10%。新建交换局1个,全网交换 VLR容量达308万,HLR容量达277万;新建传输光缆线路239段、657公里,新建管道102孔公里。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质量指标保 持优秀。小区完好性、掉话率、无线接入性、网络话音质量投诉比、彩信端到端成功率等各项KPI指标均达到省移动公司挑战值。第二通信枢纽大楼工程启动较 早,设计合理,施工进度在全省排名第一。

三、 企业管理。岳阳移动分公司集中化、集成化、集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规范和扎实,以精细化管理打造卓越运营品质,全面提升公司运营能 力和水平。战略协同和执行能力有效提升。实现咨询项目管理、战略成果共享的信息化,并以企业战略规划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战略传导与执行。企业精细化管理稳 步推进。实现县分公司集中支付,过渡到省公司会计集中化核算,全面深化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战略导向的资源配置,形成统一的人员、投资和成本标准; 加强对经营效果和资源投放的跟踪分析和评估,成本结构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升;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审计,加大工程结算审计力度;推进法律风险管理体 系建设,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组织管理和人才成长环境逐步完善。不断优化KPI和管理效能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提 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速人才队伍更新和建设,完成人才初评工作,根据培训课程库结合人才队伍素质现状,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构建常态化的人才 培养机制,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从人员编制、绩效机制、薪酬、培训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公司用工管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