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沃野涌热潮——“十一五”期间岳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6 12:00
岳 阳从来就是一方沃土、厚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以“活力岳阳”为主题的现代 农业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种养业,大力发展工厂化、园区化的加工业,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化、多样化的涉农新 产业,古老的巴陵大地处处激荡着一股现代热流,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总产值以年均超过7.3%的增幅增长,2010年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32.9亿元。
一、强产业、兴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
突 出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形成了岳阳市“一带两线多块”的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即:国家长江流域粮棉油茶优势产业带,沿107国道、306省 道时鲜瓜果与蔬菜产业线、多个地方特色种植板块。2005~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均保持以年平3%以上的速率增长,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 达到54.17万公顷,总产315.8万吨,连续7年增产,先后有湘阴、岳阳、汨罗3个县(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君山、华容5万公顷双低油菜和 2.87万公顷棉花分别列入全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和长江流域优质杂交棉生产基地。无公害茶园1.53万公顷,年产1.72万吨,占全省的20%,其中临 湘、湘阴、平江列入全国品牌茶生产基地。全市蔬菜种植333.33公顷以上的板块15个,成为全国夏秋蔬菜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华容列入全国特色蔬菜标准 化生产示范县,湘阴成为全国出口藠头主要生产基地。临湘是省优质苎麻生产基地县。套袋提子、礼品西瓜、大棚草莓等高效农业列为全省重要的设施农业示范项 目。全市水稻、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及总产近年均稳居全省第二。
二、扶龙头、创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
依 托岳阳市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362”计划,通过开展“联手帮扶企业和产业发展升级”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生产。全市初步形成饲料、油脂、棉麻、畜禽水产、蔬菜、竹木林纸加工等一批主导产业,其中饲料加工业年生产能力及年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棉麻加工业 出口创汇额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617家,完成增加值118.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 达24%,其中规模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居全省食品工业(不含烟草)第一位。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5年的70家发展到现在的221 家,上市和挂牌企业达6家,占全市总数的46%,拥有“正虹”、“岳泰”、“福湘”3个中国名牌产品,“义丰祥”、“道道全”等10件中国驰名商标,分别 占全市总数的100%和72%,拥有的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数量居全省首位。龙头企业联结基地面积18.53万公顷,带动农户73.5万户。全市星级休闲农 庄达到39家,总数居全省第三位,2010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7.6亿元。
三、重服务、促推广,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积 极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普及推广以绿色、低碳、环保为要求的实用技术,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水平达到50%左右。基层农技推广 服务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全市167个农村乡镇均恢复重建了乡镇农技站,年内有望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在全市范围内注册经营的农业科技企业38家,农作物病虫 害统防统治公司和组织34个,年防治面积在8万公顷以上,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已由前些年的8%以上下降到5%以下,全市发展种植大户18850个,培养科 技示范户4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3个,入社农户49203户,通过改制成立的“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博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农科 企业,累计推广优良新品种种植面积过亿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得到广泛应用,全市棉花、油菜、西瓜等主要农作物的良 种覆盖率达90%以上,频振式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覆盖率达85.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市范围内普及,设施农业面积占 到了时鲜瓜果的38.8%,精细蔬菜的65.2%。2010年,全市优质稻和超级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6.29万公顷和8.89万公顷。实施跨世纪新型农民 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蓝色证书工程,近三年来,“阳光工程”完成了3.84万人的培训任务,同时结合开办农民田间课堂、开通“农信通”短信 平台等方式,每年有30万人(次)农民接受新的培训教育,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四、抓监管、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提升
坚 持一手抓专项整治,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全国率先提出《岳阳市农业发展质量提升计划》,建立健全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质量速检站 为骨干、生产基地和超市自检为基础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逐步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加强源头治理,全市设立耕地肥力监测点53个,环洞庭湖 面源污染监测点9个,点源污染监测点3个,发展绿肥种植面积8.47万公顷,推广秸秆还田38.67万公顷次。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农药的违法 行为,逐步规范氧化乐果等限用农药的经营使用,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到21.3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6%。推进农业标准化,粮、棉、油、 菜、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及产品质量均有了明确的标准,全市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突破9.33万公顷,“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49个,居全省第三 位。严格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初步建立了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追溯制度。以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作为打击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设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例行监测点150个,蔬菜、水果农残超标率由2002年的52%下降到现在的2%以内,远低于省定5%的目标控制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平率先跃居全省先进行列。2010年在全省两次例行监测中,岳阳市大米、水果、茶叶抽样合格率均为100%,名列全省前茅。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 存有严重安全隐患进入到整体安全、基本放心的阶段。
五、争项目、强基础,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把 项目建设作为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十一五”以来,全市争取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1.32亿元(市本 级0.13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2个(市本级3个),投资规模比“十五”期间增长246.5%,农业专项项目资金规模从“十一五”初的年不足8000万 元到“十一五”末的年近2个亿。每年有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市覆盖,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标准粮田、新增粮 食产能建设田间工程在全市六个县(市)全面实施。从2005年起,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43个村实施,通过绿化美化庭院,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有效改善了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农业部“岳阳市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国债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国债无偿投资700万元,为历年来市本级 争取到的最大单笔国债无偿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为岳阳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优质高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系岳阳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