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播电视大学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6 12:00
岳 阳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岳阳电大)创建于1979年2月,是一所由岳阳市政府直接领导、中央电大、湖南省电大业务指导的成人高等学校。2009年,挂牌成立 岳阳社区大学、岳阳市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中心。2010年,有在岗教师268人,各类在籍学生14000余人,校园面积10.2公顷,建筑面积 61000余平方米。建校31年来,特别是1999年参与开放式教育试点以来,该校秉承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跟踪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和以开放教育 为主体、以继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思路,开放办学获得快速发展,先后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0万余人,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20余万人次。 1999年,在湖南省地市级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中,该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学校。2002~2006年在开放教育试点中期评估、总结性评估 中被省教育厅分别评为优良学校和优秀学校。2009年被省电大评为招生工作和目标管理先进分校。
2010 年是岳阳电大稳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和取得光辉业绩的一年。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创建全省、全国示范性地市级电大为动力,以扩大招生规 模为抓手,以聚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年招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突破6000名学生大关,排名全省第一。2010年 4月,在全省地市级电大分校办学水平综合考评中以99.1分的好成绩被评为优秀分校,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基层电大。经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电大分校评选实 地考评后,该校被评为首批“湖南省示范性电大分校”,并被推荐参评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社区教育全面启动并逐步推进,在 岳阳市中心城区130多个社区挂牌成立社区学校。经过30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规模适度、办学水平优良的现代远程开放 大学、岳阳市成人学历教育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中心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2010 年,中央电大党委书记阮智勇、党委副书记张少刚、副校长严冰,省电大党委书记陈建明、校长杜纯梓、党委副书记刘演林、副校长周宇、彭四毛、黎定军,岳阳市 委副书记、市长黄兰香,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建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严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新启,副市长隋国庆等20余位上级领导和18个职能部 门的主要负责人先后来学校调研、检查和指导工作,对该校的建设改革发展高度关注、充分肯定、热情支持。该校创新办学模式,紧贴地方设专业,面向农村育人 才,有序、有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截至2011年9月,全市电大招“一村一名大学生”5099人,毕业992人,开展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为岳 阳市培养1万余名一技多能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受到当地政府与社会的一致赞誉。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率“一村一大”专家考察团赴该校调研,专家们对该校“一村 一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校基础扎实、支撑材料丰富,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走在全省前列。该校开展继续教育项目26个,开设89个培训班, 参训人数5504人,3类社会化考试6654人次。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市政府正式授予该校为岳阳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全年培训教师达8429 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 校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师资源,锻造一流教师队伍。选派13名中青年教师参加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提升了专职教师的学历层次;采用发放教学活动经费、签订聘 用合同、定期邀请讲座等方式聘请12名教授和其它系列正高职称专家、学者担任主干专业导师和客座教授;2010年8月,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有 14名高素质人才加入学校教师队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名,“211工程”重点院校本科生7名,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网络平台是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与 特色,该校紧紧抓住特色建设不放松,力求将特色发挥出最大效益,不断优化网络教学环境,为师生营造优质的网上学习环境。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先后投入 200万元对网络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将网络宽带出口增宽至100M,新建多功能电教室20个,新增服务器3台,升级改造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新增100 座网络机房2个,新增办公电脑190台,防火墙、宽屏电子屏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化,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实施。全年整合更新网上教学资源 246门,网上实时BBS交流133次,参加省电大网上教研活动14次,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教学活动达175次之多。师生参与课程论坛36724人次, 发贴41457余条,网上教学资源浏览总数达214008人次。为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和理论支持。岳阳晚报分别以《服 务文明城市创建,夯实社区教育平台》和《紧贴地方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科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题两次用整版的篇幅报道该校开放办学的艰辛探 索、发展创新和喜人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