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岳阳科技30年回眸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5 12:00

岳阳科技30年回眸

 

曹合群

 

        1949年,境内各县相继建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各县建立科学工作委员会。1965年,成立中共岳阳地委科学技术委员会,1986年,更名为岳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1年,更名为岳阳市科技局。随着机构设置的不断变更和工作职能的不断加强,岳阳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加快岳阳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技部门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逐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增强,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以来,岳阳市科技宣传、科技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科技特派员试点等工作,在省科技系统年度考核中连续五年进入先进行列。2006年以来,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本岳阳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连续2年获得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红旗单位、市财源建设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一、支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支撑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创优。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岳阳的决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自2007年起,市政府设立自主创新引导基金,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培植328家自主创新引导试点企业。2008年,市级科技3项经费达到2100万元,是2002年的2.8倍,是1996年的7.3倍,年均增幅达到17.94%

        支撑发展的重点不断突出。从1949年组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家畜保育站、1965年编制《岳阳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到2008年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成立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支撑发展的重点由服务农业生产过度到助推新型工业化。至2008年,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15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412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产值在规模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达到30%

        支撑发展的举措不断加强。19852008年,全市争取并实施国家863、火炬、星火、重大项目攻关、重点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4880项,投入资金112亿元,高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加快,有力支撑全市产业经济的发展。20062008年,申报实施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47个,完成科技投入1.5亿元,其中,90%投向高新技术企业。

        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创新平台建设迅速推进。以企业为重点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全市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产业为重点组建成立电磁装备、精细化工等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园区为重点组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云溪工业园等国家、省级创业服务中心。

        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实施。制定出台《岳阳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2007年,岳阳市被正式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072008年,连续2年被评为湖南省知识产权先进单位。截至20095月,全市累计申请专利4949件,授权专利2661件,专利授权量位列全省第一。

        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扩大。创新投入不断扩大, 201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创新机制初步形成,企业成为R&D支出的主体。

        优秀科技成果大量涌现。19912012年,岳阳市253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25项,省级科技奖励228项。巴陵石化公司《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等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岳阳纸业集团《意大利杨APMP新工艺制浆及其应用》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洞庭系列无子西瓜新品种选育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三、成果转化和科技普及能力全面增强

        成果转化扎实推进。1995年,岳阳市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综合试点市。14年来,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5个,投入引导资金2300万元。

        技术市场加快发展。市县两级已建立技术市场管理机构,2008年,全市发展各类技术贸易机构55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达到43家。19912008年,全市签订技术合同3052个,成交总额达12亿元。其中,2008年登记的技术交易合同金额达0.85亿元,是1991年的22倍。

        农村科技推广力度加大。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华容县、平江县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落实有力。科技特派员工作逐步规范,临湘市被评为全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县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模式在全省普遍推广。科技信息“户”联网逐步健全,成立岳阳科技信息户联网中心工作站,开通12396信息服务热线电话。

        科学技术普及全面加强。成功举办9届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科普一条街”、科普实物展、科普进社区等活动,开展集中性科普活动135场、分散性活动276场。送科技下乡力度逐步加大,组织市直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以科技报告会、田间问诊、技术讲座等形式,每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50余次。

        四、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不断健全。市科技局相继成立市知识产权局、市地震局、市科技信息管理办公室、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二级机构。各县市区均已成立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办)和地震办,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个到位”。2008年底,全市有市属科研机构86个、县属科研机构210个,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均已成立研发机构。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33月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平均每万人口中人才数量为582人。其中,高级职称8200人,中级职称4.6万人,初级职称5.1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5名,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青年科技奖专家有46人。

        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市科技局直属机构和县市区科技工作举措有力、特色鲜明、亮点众多,市地震局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集体,汨罗市、华容县和岳阳县等县市区相继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岳阳楼区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城区。

 

(作者系岳阳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