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人口·民族

来源:本室 日期:2020-12-03 11:37

【人口状况】 2019年,岳阳市常住人口577.13万人,同比减少2.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1.6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9.2%;乡村常住人口235.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0.8%。年出生人口5.72万人,出生率为9.91‰;死亡人口2.93万人,死亡率为5.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3‰。

 

【民族宗教】 岳阳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有少数民族50个,人口21726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38%,其中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壮族、侗族、回族、瑶族6个。岳阳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三国时吴赤乌十年(247),吴国在罗县隐居山(今汨罗市铜盆乡)建宏济寺,佛教逐渐传入岳阳,有代表性的佛教场所有岳阳地区的乾明古寺、圣安禅寺,汨罗市资圣寺,湘阴县法华古寺、南泉寺,平江县东山古寺等。晋太康年间(280—289),道教开始在岳阳建观传道。有代表性的宫观有吕仙道观、大云山祖师殿、汨罗普德大庙。大云山祖师殿始建于唐代,迄今约1300年历史。伊斯兰教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传入岳阳,天主教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传入岳阳,基督教于1990年1月由美国复初会牧师海维礼传入岳阳。

 

【语言文化】 岳阳话,俗称“巴陵话”或“巴陵腔”,属汉语北方话语系。境域洞庭湖以西,长江以北,与西南官语区相接,幕阜山、连云山以东,是赣方言地域,南部与湘语的典型——长沙话连成一片。这种地理特点,造成境内方言的差异。历史上政区隶属关系的演变、人口的迁徙以及交通条件的发展,使岳阳话经历一个由与北趋同变为与南趋同的过程。岳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先忧后乐”“团结求索”为精髓的岳阳文化,底蕴深厚。包括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在内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岳阳巴陵戏、平江九龙舞、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汨罗长乐故事会、洞庭渔歌等6项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容夹叶点子、平江花灯戏、汨罗抬阁故事、临湘嗡琴戏等17项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云山高腔、临湘天狮、汨罗饮茶习俗等59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83人。

(万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