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危情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8 12:00

  平(1908-1936),字初贵,湖南平江人。1926年参加游击队,后任游击队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鄂赣军区参谋长等职。1936年8月在江西省铜鼓县的战斗中牺牲。

 

    1934年夏,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革命根据地,到湖南中部去开创新的根据地,并与红三军(原红二军团)取得联系,实际上是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担任先遣队。

    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领下,从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域出发,踏上西进的征程。

    途中,红六军团时而采取秘密迅速、迂回曲折的办法,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弄得敌人疲于奔命;时而以猛烈的动作向敌人薄弱地区实施突击,使敌军惊慌失措,一旦出现新的空隙,红军又突然行动,迅速摆脱敌人。在近两个月时间内,红六军团五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顺利渡过湘江、清水江、大沙河等险阻,在敌人重兵围堵中开路前进。

    10月4日,红六军团在乌江江畔瓮安县猴场接到军委命令:国民党桂军正向南开动,红三军已占印江,六军团应向江口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在中革军委的催促下,红六军团不得不放弃西渡乌江的计划,第二天便由猴场掉头向东北前进,准备经石阡到江口地区,再与在黔东的红三军会师。

    然而实际情况是,国民党军没有任何部队向南开进,他们正星夜兼程向石阡调动,妄图动用湘、桂、黔地区20个团的兵力,将红六军团围歼于石阡地区。红军完全没有料到,也没有察觉敌人的这一阴谋,因而毫无戒备,仍继续东进,于6日进至石阡县的走马坪、廖家腾地区,并准备第二天到甘溪休息后,利用夜晚越过石阡,向既定目标进军。

    甘溪坐落在黔东石阡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一个山坳里,这是个南北走向的小集镇。10月7日凌晨,红六军团按红十七师、军团部、红十八师的序列向甘溪前进。

    上午9点多,前卫部队进入甘溪,镇子里安静得出奇,看不见一个人。当时,红六军团不仅对周围敌情毫无所知,而且对军委电报中关于“桂敌南移”的说法深信不疑,普遍缺乏作战的思想准备。进入甘溪后,面对异常的环境,大家还是没有引起警惕,也没有发现敌军在石阡活动的迹象和线索。部队隐蔽在土墙边休息待命,侦察班和尖兵排伸出镇外,向石阡方向观察警戒。大队人马在甘溪到官庄十几里长的山路两旁就地休息。

    实际上,在红军东进的同时,桂军第十九师正经石阡以南的白岩河向甘溪前进,寻找红军作战。

    进入甘溪镇半小时后,侦察班长周来仔等人抓到一个桂军第十九师派来的侦察员。据这个活“舌头”招供,敌人正向甘溪进发。红军这才得知已经与桂军狭路相逢。准备已经来不及了。敌兵陆续出现,战斗即刻打响。蜂拥而来的敌兵很快爬满了甘溪周围的山头和高地。我军只能在街上利用房屋树木甚至桌椅板凳就地反击。与此同时,指挥员迅速命令两个连沿镇边土墙散开,重机枪排配置侧翼,另一个连占领青龙嘴前的无名高地。

    11时左右,桂军第十九师主力赶到,先后占领了镇东的寨面坡、镇东北的白虎山高地,控制了镇北群宝山高地。12时左右,敌军依托占领的山头、河堤等自然环境,凭借火力优势,在轻、重机枪掩护下,用一个营的兵力向我军正面发起进攻。等到敌军距我阵地五六十米时,我军指挥员大吼一声:“打!”霎时,前卫部队轻重机枪、步枪立即射出条条火舌,面前的敌人倒下一片,进攻中的敌人受到突然打击,纷纷掉头退回。

    趁战斗间隙,红六军团前卫部队立即调整部署,留下一个连和一挺重机枪坚守前沿阵地,其他两个连和机枪排移至青龙嘴前沿的无名高地,抓紧时间挖掘工事。

    不久,敌人发起第二次进攻。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一路侧翼,同时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顷刻间,阵地前子弹横飞,硝烟弥漫。当敌人靠近时,红军毫不示弱,集中兵器开火,一连打退了敌人几次冲锋。在敌方白虎山、寨面坡两个高地的火力掩护下,敌人渐渐向我前沿阵地逼近,有一部分敌人占据了阵地右翼的村落。趁敌人立足未稳,前卫部队立刻发起反击,几经争夺,终于将敌人打了回去。

    但此刻更为严重的是,前卫部队与团部失去了联系。他们都感到这次遭遇战形势严重,也深知恶仗还在后面。前卫部队的战士们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顶住,这样就能为兄弟部队加强防御和掩护军团主力转移赢得时间。今天我们多顶两个小时,哪怕是多坚持几分钟,都可称得上生死攸关。我们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大部队突围。没有命令,我们决不后退半步!”

    随后,敌人两次从正面进攻均遭失败。一时间,阵地上寂静下来,到处都弥漫着呛人的硝烟。此刻,红军战士们没有丝毫松懈,个个圆睁着双眼,密切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突然,敌人的重机枪又疯狂地吼叫起来,更大规模的进攻开始了。这次敌人分多路向我军阵地进攻,几十挺机枪一齐扫射,火舌似飓风从红军阵地刮过,弹头落在阵地岩石上叮当作响。红军的机枪和子弹都少,手榴弹大多是自制的,好多落地不能开花。而桂军大部分是广西人,个子小,动作灵活,善于爬山,且速度快,战斗力强,因此双方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打得十分艰苦。敌军曾几度占领部分前沿阵地。红军战士打得更加顽强,他们时而掷弹,时而与敌人拼刺刀。受了轻伤的同志顾不上包扎,仍坚持作战;受了重伤的同志,躺在地上帮助机枪手压子弹。红军战士不断打退敌人的进攻,并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经过几番血战,敌人第三次进攻又被红军打退了。他们不仅没有能够突破红军正面阵地,而且在阵地前还丢下了成百具尸体和许多伤兵。

    此后,敌我双方又处于对峙状态。直至下午5点,前卫部队接到了军团部的撤退命令。

    甘溪遭遇战,红六军团前卫部队伤亡200余人。在诸多重伤员中,有的在敌人捜山时被残酷杀害;有的则在敌军追击下跳崖壮烈牺牲。虽然损失较重,但这次战斗牵制了湘、桂、黔敌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进行长征,完成了作为长征先遣队的光荣使命。当年的军团长萧克回忆长征时,曾无限感慨地说:“时至今日,想起当时那危险之情,就使人心惊。甘溪战斗一经忆起,心胆为之震惊,精神为之振奋。”

    在这次战斗中,魏平所在团担任后卫,浴血阻击十倍于我之敌的进攻,由于敌众我寡,被敌打散。幸存下来的魏平没有被敌人吓倒,他从血泊中爬起来,继续坚持战斗,历尽艰险,突破重围。由于敌人封锁了交通要道,魏平只好在深山密林里的崎岖小路上行军,有时还要在悬崖峭壁上攀行,往往一天吃不上一丁点食物。鞋破了,就赤脚在山地上行走,日晒雨淋,备受艰辛,异常疲劳。走出深山,魏平仍然没有找到部队,只得化装成老百姓潜伏乡间,最后几经风险回到平江。

    这次死里逃生的遭遇,并未动摇魏平的革命信念。他谢绝了亲友的劝阻,一心重返部队,终于在黄金洞找到了湘鄂赣省委,继续他光辉的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