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长征路上的宣传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8 12:00
谢福林(1917-1976),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第二十一军代政委、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一军政委等职。回国后历任第二十三军、二十四军、三十三军政委,旅大警备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年仅17岁的谢福林任红一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除了和敌人周旋,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外,他们还要做部队的收容工作,在部队出发前要检査群众纪律,行军时要在后面收容掉队的士兵。他一方面督促掉队的同志跟上队伍,另一方面还要照顾走不动的病号,经常跑前顾后,常常是部队到了宿营地,他还没到宿营地,有时刚刚跟上部队,还没有休息又要随部队出发,但他从来没有怨言。
1935年8月,谢福林调红一军团政治部任宣传队长。10月,又调总政治部民运干训班任指导员。到达陕北后,中央为帮助新改编的红十五军团,从一方面军抽调一部分受过锻炼、有经验的干部去工作。谢福林于1935年12月在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任宣传队长。
1936年2月东征开始时,谢福林组织宣传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抗战宣传,并积极配合部队战斗。在攻击文水城战斗中,他帮助攻城部队绑扎梯子,一昼夜没有休息,第二天就发起高烧,得了伤寒病,以致七天没有吃饭,头发都脱落了,耳朵也聋了,病好后仍留下了贫血、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1936年9月,他调任七十八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宣传是一项繁忙辛苦的工作。部队在一个地方驻扎三天以上,宣传队便要布置“列宁室”,操练之余,战士们都到这里学唱歌、跳舞、讲故事、说笑话、猜迷语。宣传队的同志教战士们唱歌,同时抓紧时间排练文娱节目。节目排练好了,就开一个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的军民联欢晚会。他们搭舞台演节目,搞化装讲演;同时还要编印传单和小报。行军途中,队员们除背被包外,还带上一个小铁筒,里面装有白灰、黑烟子、红土,沿途用自制的棕麻刷子刷写标语,进行宣传鼓动。他们还给战士的背包上挂上识字牌,让战士们边走边学认字。宣传队员们边走边拉歌,说快板,讲笑话,使大家轻松愉快,消除疲劳。部队每到一地,宣传队员们还要召开群众大会,分发传单,发表讲演,宣传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传党的“十大政策”,宣传红军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宣传“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谢福林总是身先士卒,亲自组织和参加,将宣传文化工作搞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