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光华铺拉锯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8 12:00
张 震(1914-2015),湖南平江人。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月参加红军,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34年,蒋介石调集重兵追击红军。桂系军阀因怕红军逼近桂林或深入其腹地,使蒋介石有借口派兵进入广西,便下令将兴安、全州的堵截部队主力撤到龙虎关、恭城一线,加强桂林方面的防御。这样,敌人在湘江的防线就出现一段空隙。红军决定寻机渡过湘江。
10月,红军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后,张震因患疟疾,伤口又未痊愈,每天高烧,不能走路,一连坐了几天担架。伤口稍有好转,他就下来步行。11月25日,张震所在师奉命向敌湘江防线界首段前进,抢占这一要点。这时,张震已经回到红三军团四师十团三营任营长。27日,张震率部队到达湘江岸边,次日渡江进至界首,驱逐了反动民团,并掩护工兵于当日16时架设了浮桥。团长沈述清渡江后,命令张震将部队部署在光华铺一带,向兴安方向警戒,从南面坚决阻住敌人,保障中央机关、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顺利渡江。
光华铺地势比较开阔,一面临江,在桂(林)全(州)公路旁边,距界首只有几里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中央机关、军委纵队和兄弟部队都要从界首渡江,所以,张震率部必须坚决守住光华铺阵地。
29日深夜,三营战士突然发现密集的手电灯光,有敌军部队沿湘江边运动。张震即令加强前沿警戒,同时将情况报告团长沈述清。团长认为,湘江边是一个空隙,遂令一营部队进至江边防御。果然,敌军利用防御结合部的空隙在逐步渗入。双方在夜色中交火。后从俘虏口中查明,敌军是桂军第七军独立团和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部。张震当即派八连出击,但敌人越来越多,双方激战后形成对峙。
30日凌晨,国民党桂系第七军、第十五军各一部又向光华铺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张震率部自30日凌晨到12月1日,不惜一切代价在光华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团长沈述清率领一营与敌人反复争夺,战死在湘江畔。上级决定由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十团团长。杜团长赶到指挥所不久,在下午的一次阵前反击中又不幸中弹牺牲。团政委杨勇闻讯马上接替指挥,带领全团坚决实施反攻,守住了阵地。张震所部也打得非常艰苦,全营指战员视死如归,英勇作战,但因伤亡过大,一度被转为团的第二梯队。稍事休整后,张震又率部投入战斗。敌我双方都没有工事作依托,在江边来回“拉锯”,反复拼杀。晚上,红五师赶到,但桂军的增援部队也陆续到达。面对优势敌军,五师打得非常英勇,敌人付出了沉重代价。
战斗就这样持续,鲜血染红了湘江。张震和战友们一道顽强拼杀,最终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在界首渡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