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雪山草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8 12:00

刘志坚(1912-2006),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提起红军长征,人们自然会想到爬雪山、过草地,其中的艰难困苦令人难以想象。经历一次而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可是有些红军战士竟然三过雪山草地。开国中将刘志坚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过雪山草地

    1934年10月16日傍晚,红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告别中央苏区,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刘志坚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不过,这时的刘志坚因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右腿负伤尚未痊愈,还不能下地走路,只能坐在担架上行进。大约半个月后,伤口大体愈合,他才离开担架自己走。1934年12月,红军突破重重险阻,进入贵州。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党和红军经历重大转折。这时的刘志坚仍在红三军团行军打仗。4月15日,红三军团途经关岭县白水镇附近时,突遭敌机轰炸,刘志坚的左膝骨被炸伤,警卫员牺牲,他只好“重返”担架。6月13日,红三军团十一、十二两个团掩护红军主力翻越夹金山大雪山,由此开启了爬雪山过草地的悲壮征程。这时,刘志坚左膝骨的伤还没有痊愈,但担架用不了,怎么办呢?他咬紧牙关,拖着骡子的尾巴,一步一步艰难爬行,硬是“爬”过了皑皑雪山。

    比起大雪山,茫茫草地更令人生畏。由于高原缺氧,天气多变,加上寒冷和饥饿,许多战士最终没有走出草地。但是困难并没有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8月22日,刘志坚所在的红三军团政治部由毛儿盖出发,北上过草地。走了60多里路,天快黑时,到达一个无名草地上宿营。放眼望去,这里一所房子也没有,只有一些低矮的小树。刘志坚和几个战友折了一些小树枝搭了一个小棚,几个人挤在一起过夜。夜里下起了大雨,一夜未停,小棚无法挡雨,他们几个人被雨淋得满身透湿,无法入睡,只好背靠背挤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或唱唱歌,总算熬到了天亮。第二天接着前进。完全进入草地,矮小的树木也见不着了。开始还可以看到太阳,但一转眼便是狂风大作,忽而又下起雪来。第三天过葛丘河,河宽不到20米,但水深齐腰,水流很急,水冷如冰,徒涉时还需几人互相搀扶,否则会被急流冲走。不少战士因体弱、缺氧和寒冷,过河上岸时倒下了。第四天进入沼泽地,不仅天气变化无常,而且地下完全是水草,要选择在草堆上走,如果一不小心掉入沼泽坑内,就会越陷越深。有的战士就这样永远出不来了,不少骡马也因陷入沼泽坑内拔不出来。第五天,8月26日,终于走出了草地,部队到达班佑、巴西、阿西地区。班佑只有几间用干牛粪堆的房子,巴西、阿西则有不少藏民房子,地里有麦子、萝卜菜等。大家见到房子、麦子、萝卜,想到终于出了草地,一个个都像打了一个大胜仗那样高兴。

     

    二过雪山草地

    1935年9月9日,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告诉刘志坚,中央决定,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应北上,以便抗日,但张国焘仍坚持南下。红三十军最近在包座打了一个胜仗,消灭胡宗南部一个旅。总政治部要红三军团组织一个慰问团前去慰问,并借机宣传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慰问团由刘志坚任团长。第二天,慰问团成员便出发,步行八九十里到达包座,天已经黑了。大家没顾得上休息就开始慰问演出,节目很受欢迎,演出快到午夜才结束。这时,刘志坚接到军委参谋长叶剑英给他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慰问团立即赶回。三十军政委李先念说,演出很辛苦,大家都很疲劳,天又这么黑,还是等天亮后再走不迟。大家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次日凌晨,慰问团成员立即往回赶。走到阿西,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可这时红一方面军的同志一个也不见了,阿西驻地全都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刘志坚找到红四方面军负责人陈昌浩,要求立即追赶原部队。谁知,没等他们开口,陈昌浩便高声嚷道,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右倾机会主义带一、三军团开小差逃跑了,投降蒋介石去了。刘志坚听这么一说,感到问题严重,但还是提出要回原部队去。陈昌浩高声吼道:你们也要投降蒋介石吗?那不行,只能留在这里,同我们一起南下。刘志坚一听说南下,就想到又要过雪山草地。一想起那鬼地方,不由得让人毛骨悚然。可是不管怎么要求,陈昌浩就是不答应他们追赶原部队。有什么办法呢?

    9月15日,慰问团二十几位同志跟随前敌政治部第二次过雪山草地。行军路线完全是来时经过的路。这次比第一次更困难,一是体力消耗殆尽,尚未得到恢复;一是没有粮食。每到宿营地宿营后,大家各自找野菜,如野葱、野蒜等,找几块小石头架上饭盒子、茶缸子或脸盆煮一下充饥,有时捡点前边部队杀马时丢下的马皮煮一下充饥,既无油又无盐,实在难吃。就这样在草地上走了五天,终于到了毛儿盖。休息了几天,到9月下旬又出发,再过拖罗岗、打鼓山、长板山、梦笔山等四座大雪山。这时已是秋天,战士们仍然穿着破旧的单衣,天气寒冷,缺氧反应更加厉害,每爬一座雪山都得一整天,每往上爬一步就得休息分把钟。到了山下,找不到房子,总是露营,真是饥寒交迫。越是这样,大家对张国焘违背中央决议南下就越是反感。到10月底,慰问团一行到达卓克基、松岗地区,这里有些藏民的房子,大家找到一处民房暂时住下。不久,他们又被陈昌浩强行召至红四方面军前敌政治部。刘志坚被分配到前敌政治部办事处,任宣传干事(他本来担任红三军团的宣传部长)。12月中旬,刘志坚跟前敌政治部办事处从卓克基附近出发,经过懋功、达维、夹金山大雪山、宝兴,在快到天全的路上,终于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刘志坚把被留下的情况向他作了汇报,同时请示应该怎么办。朱总司令说,你们既已被留下,那就在这里工作,四方面军也是红军,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你们可以多做工作,少说话。听了朱总司令的话,刘志坚心里有了底,工作也有劲了。

      

三过雪山草地

    1936年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向川西、西康转移,刘伯承为入康先遣司令,率领红三十军为先头部队。刘志坚作为先遣工作团主任,跟随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前往西康甘孜地区。一路上,他同刘伯承差不多每天都走在一块。在将近一个多月的行军途中,刘伯承多次跟他交谈说,事实证明南下是行不通的,碰了壁,现在只好到西康去,那里都是藏民,地广人稀,部队人员补充困难,粮食补给不能持久,也会站不住脚。如再往西去,不知要过多大的无人草地,更没有希望,最后还只有北上才是唯一的出路。刘志坚完全赞同他的意见。无论往西往北,他们都要第三次过雪山草地。果然,经过宝兴后,他们第三次翻越夹金山大雪山,又经过达维、懋功,往西翻越摩罗大雪山,到丹巴,用了两天时间翻越党岭大雪山,这是所翻越雪山中最高的一座,海拔4500多米,山程90多里。部队在半山腰上露营一夜。山顶上的大气变化无常,时而下雪,时而下雨,风特别大,人被吹倒爬不起来。山顶上的风尤其厉害,只有中午个把小时几个人抱作一团,用冲锋的动作,才可以冲过去。刘志坚往山顶冲时,亲眼看到一个炊事员身上背着一口锅,因锅顶风,同抱着的人脱了手,被大风吹倒掉到雪坑牺牲了。他自己刚冲过山顶,就头痛、肚子疼,只得就地躺下休息,约两个小时后才继续下山。

    3月30日,刘伯承率领的先遣部队和刘志坚带领的先遣工作团进驻甘孜。不久,陈昌浩也到了甘孜,先遣工作团被改为甘孜工委,刘志坚为工委书记。7月,他又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随即红四方面军和刚刚抵达甘孜的红二方面军分三个纵队开始北上。刘志坚从甘孜出发,第三次踏进茫茫草地。他和战友们一道,克服缺粮、缺氧等极大困难,穿行数百里,经过艰难跋涉,于8月1日到达包座地区。在包座,他被任命为氓(州)洮(州)西(固)地区工委书记。9月初,他又接到朱总司令命令,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刘志坚的长征路由此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