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山到大海 从放牛娃到将军
来源:本室 日期:2022-06-16 10:01
——纪念开国上将苏振华诞辰110周年
2022年6月2日,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上将、原海军第一政委、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苏振华同志诞辰110周年。本报特刊此文,以述将军丰功伟绩,以表家乡人民的深切缅怀。
走出平江,彭总为他改名
1912年6月2日,苏振华出生于平江县三墩乡戴家铺(今属车田村)一个雇农家庭。
家贫失学,苦难少年。兄弟姐妹八人中,苏振华排第七,取名七生。因家境贫困无钱上学,苏七生六岁开始放牛砍柴、插秧挖山。十岁给富农看鸭子,每月挣三升米工钱。1922年,祖母和父亲因贫病交加先后去世,兄弟分家,苏七生分得一份债务,随母艰难度日。
投身革命,思想萌芽。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平江工农运动,苏七生投身革命斗争,初任乡儿童团长。1928年3月,苏七生参加平江农民“三月扑城”暴动。7月22日平江起义爆发后,苏七生找到红五军军长彭德怀要当红军,彭总笑答:“你还小,过几年再来吧!”他只好回乡参加赤卫队。
参加红军,改名振华。1930年6月,苏振华带领37名少先队员去参加红军。时任红三军团总指挥的彭德怀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苏七生。”“已经是红军战士了,取个新名字吧!”彭德怀思虑片刻,说:“叫苏振华,你看好吗?”“振华,振兴中华!”苏七生非常高兴。
驰骋沙场,建立卓越功勋
苏振华历经土地革命、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凭借战功和业绩从普通一兵升至兵团政委。
奔赴疆场,九死一生。1930年7月25日,苏振华随部队攻打长沙。由于表现突出,8月升任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至1934年10月,在五次反“围剿”战斗中,苏振华带头冲锋、勇敢战斗,先后升任排长、连政委、团党总支书记、团政委。战斗中,苏振华的左臂肘、大腿、颈部被敌弹击中。1934年7月,十三团政委苏振华在高虎垴战斗中战前动员出色,战士们士气高涨,顽强阻敌。全团受到军团部通报嘉奖,苏振华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35年2月,苏振华率部参加攻占娄山关、突入遵义城的战斗。10月到达陕北后,率十二团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作战,均出色完成任务,全团由400人扩充到1500人。
跃马中原,屡建功绩。1940年5月,苏振华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兼鲁西军区政委,积极扩兵整军。之后,和司令员杨勇指挥潘溪渡战斗,创造鲁西平原地带痛歼日军的范例。1941年5月,苏振华任冀鲁豫军区政委,同司令员杨得志密切配合,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巩固和扩大平原抗日根据地。这期间,苏振华写出《鲁西南三个村的斗争是怎样坚持的》调查报告,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大胆武装群众、培养领导骨干等10条经验。毛泽东看后说:“对于在平原坚持抗日根据地更有把握了!”1943年7月,苏振华等组织卫南战役,歼敌五千余人,收复并扩大根据地。1945年8月,苏振华率13个团,连克延津、封丘、新乡、开封。
运筹兵团,北战南征。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委,在邯郸战役、南渡黄河、鲁西南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横渡长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和战略行动中,建立卓越功勋。苏振华既能当好政委,运筹帷幄、鼓动士气,又能率军出征,身先士卒、敢打敢冲。邓小平曾评价说:“苏振华是最能打仗的政委。”
主政有方,确保贵州安定
新中国成立后,苏振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贵州省委书记。
清除匪患,巩固政权。当时的贵州,还存有“中统局”、桂系军阀、青红帮等特务组织、部队和反动组织,敌情、匪患严重。苏振华指出:“只有坚决、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力量,才能巩固我们既得的胜利。”仅用半年时间,歼灭土匪37万余人,基本消灭全省匪乱。接着开展土改运动,完成土地制度改革,选拔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30万人,并建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1953年,苏振华向中央汇报工作,谈到贵州土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进行顺利时,毛泽东高兴地站起来称赞:“很不错,不简单!”
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苏振华兼任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他强调:“不把生产搞好,就不能改善人民生活。”贵阳刚解放,苏振华即主持召开全市职工代表会,邀请69个单位568位工人到会,宣讲党的方针政策,鼓起工人建设新贵州的豪情壮志。开办工人培训班,仅贵阳市就有1.7万名职工脱产参学。还建起一批工厂和矿山。他直接领导互助合作运动,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由历史上吃粮靠外省调运变成自给有余。1954年,贵州外调余粮升至4.3亿斤。全省半数雇农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中农水平。
深入调研,解民之忧。苏振华在贵州土匪猖獗、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跑遍所有专区,深入工厂、农村等一线调研。为解决地委一级的工作问题,他总是先到县、区考察;为解决县委一级的问题,他总是到区、乡考察。这一科学方法,能了解到基层实情,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贵州没有铁路,公路失修,他就大力修筑公路,并筹划湘桂铁路建设。贵州商业落后,缺盐少布,他就实行武装护运,采取分销点和无偿供应方式相结合,解决群众实际生活问题。
守卫海疆,建设人民海军
1954年4月,苏振华调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任海军政治委员。
刻苦学习,带头钻研。苏振华赴任时正值海军初建,他首先去舰队、基地和岛屿搞调研、学业务。他对身边的同志说:“海军是一个技术十分复杂的军种,我不好好学习,不懂海军业务,怎么领导海军建设。”他曾特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到海军党委全会上讲授海军尖端技术知识。1958年10月,苏振华率团赴苏商谈引进舰艇、导弹技术,他翻阅外国海军先进技术资料,详细了解世界先进舰船的动力、武器、通信等情况。谈判时完全像一个军事专家,说的都是内行话。他对海军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让代表团的同志深受感动。
狠抓科研,培养人才。1957年2月,苏振华任海军政委。他主持组建六个海军专业研究所,设立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1958年,苏振华担任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组长,他迅速组建工作和科研机构,提出《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苏振华倡建海军舰艇研究院,调刘华清担任领导工作。该院由最初的几个研究所发展到门类齐全的二十多个研究所,科研人员由二三百人发展到一万多人。1965年,苏振华组织制定海军装备和造船工业科研发展计划,为70年代自行建成核潜艇和导弹驱逐舰奠定了基础。
提升战力,护卫海疆。苏振华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联系海军实际,要渗透到作战、训练中去。他利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舰艇,进行护渔护航,击落国民党军机、舰艇,遏制帝国主义侵略活动等。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苏联撤走专家、停止技术援助。苏振华力主自力更生,集中财力物力,使研制核潜艇、导弹驱逐舰、护卫舰的工作得以继续。
搏击风浪,扶大厦于将倾
“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受到迫害,被关押六年。
奉调回京,再挑重担。1972年2月,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苏振华从关押地湖南省零陵地区冷水滩南海舰队五七干校回京。毛主席批准他恢复工作。5月,苏振华担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1973年3月改任第一政委。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5月2日晚,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与苏振华亲切握手并郑重说:“管海军靠你。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
挺身而出,力挽狂澜。1976年,周总理、朱德委员长、毛主席先后逝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四人帮”趁机制造事端,多次向中央施压发难,妄图夺权。在梁折厦倾的危急时刻,义愤填膺、忧党忧国忧民的苏振华毅然来到叶剑英元帅住处进言:必须对“四人帮”采取断然措施,并当场写下抓军队、抓舆论、领导同志个人安全要注意、赶快下手并注意保密等四条建议。10月6日晚,苏振华、耿飚等受中央委派,接管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主要新闻宣传单位。
叶帅举荐,掌舵上海。1976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北京玉泉山召开会议,推荐一位同志去上海收拾局面。叶剑英元帅举荐说:“要派一位无论是在军队和地方,都能压得住台的老同志去。我看苏振华同志堪当此任。他斗争很坚决,在粉碎‘四人帮’的紧急时刻,起了重要作用。”20日,中央决定派苏振华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苏振华甫一到任,即贯彻中央指示,深入调查研究,团结带领上海军民,迅速摧毁“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他注意掌握政策,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整顿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把上海广大干群通过揭批斗争所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生产生活中去。
1977年8月,苏振华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9年2月7日,苏振华因突发心肌梗塞在京去世,享年67岁。
(作者 屈胜龙 原载于《岳阳日报》202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