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考证 > 史志研究 > 正文

华国锋同志在岳阳 ——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3周年

来源:本室 日期:2024-03-05 02:00

2024年2月16日,是曾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同志诞辰103周年。

1949年8月至1971年1月,华国锋长期在湖南工作。1949年8月至1951年6月,任湘阴县委书记;1951年6月至1956年3月,历任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地委书记;1956年3月至1971年1月,历任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主任、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第一书记等职。

在岳阳(1949年7月至1952年10月,今岳阳市境除华容县外均属长沙专区;1952年10月至1964年7月属湘潭专区)工作期间,华国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敦厚稳重、谦虚诚恳的思想品格赢得了岳阳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作者特撰此文,纪念华国锋同志。

随军南下,主政湘阴

华国锋,原名苏铸,字成九,1921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九)出生于山西交城县天宁镇的一个制革工人家庭。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国锋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立志抗日救国。他说:“当亡国奴活不下去,日本鬼子的残忍,再也不能忍受。”1938年6月,就读于交城商业职业学校的华国锋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表达“做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的决心,他改名为华国锋

    1949年初,华国锋任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随军南下。1949年7月25日,湘阴和平解放。8月1日华国锋带领晋中南下工作团第一大队第五中队112名南下队员,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第一五九师第四七五团第一营从岳阳乘木帆船出发,逆水而上,洞庭,渡湘江,8月2日到达湘阴县城乌龙咀。


1941年华国锋同志山西省交城县关头村


华国锋派人进城与湘阴地下党负责人接头后,大部队在状元塔岸边登陆,整队进入湘阴县城。县城居民闻讯大军入城,纷纷涌向北门和街道两旁欢迎。县城红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热烈。南下工作团和部队指战员分别住在文庙和武庙,相距不过百米。当时房子很挤,都住集体宿舍睡地铺集体开餐吃饭无餐桌,全都蹲在地上,围着几个装菜的瓦钵吃,边吃边聊,有说有笑

8月3日,南下工作团和湘阴地下党在文庙大成殿召开会师会。华国锋传达了华中局《关于解放新区与地下党会师问题的决定》,并明确指出:“与地下党的会师,绝不只是组织上的会师,而是要切实做到思想政治上的会师。”还特别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进入新区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他方面的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的指示。会上成立湘阴县人民政府;成立湘阴县支前指挥部,华国锋任指挥长兼政委,明确入湘后的首要任务是“借粮支前”。

8月4日,中共湘阴县委员会成立,华国锋任县委书记,兼任县武装大队政委。华国锋强调:“新区工作的成败,党的领导是关键县委是全县的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1949年10月下旬,华国锋到和丰垸察看群众在洪灾中的受损情况,正要坐下和户主拉家常,却被十几岁的警卫员拦住。警卫员转身去吹一条脏兮兮的旧木凳上的灰尘,被华国锋严厉制止。

回县城后,华国锋语重心长地对警卫员说:“以后到贫雇农家去,没有凳子就坐地,有凳子也不要去吹灰打灰,一吹一打就把我们与群众的感情吹掉打散了。吃饭、喝茶也一样,群众能吃能用的,我们也应该能吃能用,不能有反常表现。按群众说法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吃饭时,也不要吃‘哑巴’饭,要多与群众交流。饭前饭后空闲时间内,不要拿着书报看,要帮群众做点什么事。没有得到农家人同意,不要去乱动人家的东西……”

华国锋把这一蕴含深厚群众观念的工作方法提炼成湘阴县干部下乡的“三条规定”:第一,到农民家里,坐凳子不吹灰;第二,群众做饭时,要帮助烧火;第三,吃饭时要和住户拉家常,不能吃“哑巴”饭。

筹粮支前,进行土改

    刚解放的湘阴县,百废待兴,人心思定。华国锋沉着稳健开展工作,指挥南下工作团和当地党组织的同志,分赴各乡,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迅速打开局面,湘阴的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生产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949年9月中旬,全县借粮支前工作全面铺开,还入库了部分粮食,支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供给过境野战军及本地军政人员粮食需求。时近秋征,县委成立秋征试点工作组,华国锋经常下到试点组,看望一线工作人员,指导工作;同组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不分昼夜,不避风雨,不辞劳苦。

由于当时农民没有真正发动起来,旧政权影响还远远没有肃清,有的同志感到束手无策。华国锋召集大家开会,鼓舞士气,指示要把宣传工作进一步深入,一方面组织农民积极分子和小学教员,扩大宣传队伍,从单纯的口头宣传到增加门板报、黑板报等方式宣传,另一方面对出现的错误思想进行批评斗争。

这时,残余散匪、特务、封建势力暗地勾结,企图破坏秋征。每到晚上,工作组住处周围到处有匪特鸣枪。新干部初遇这种环境,不由提心吊胆。华国锋便教育大家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不要怕,要冷静,从战术上重视敌人,提高警惕。工作组每晚留人通宵值班、站岗放哨,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其余的人轮流睡,有枪的同志枕枪而卧,随时准备应付突变。

由于工作深入细致,广大农民送粮支前的热情很高,全县秋征顺利完成。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实施。华国锋亲自率领县委一班人和工作组10余人,在永义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华国锋等与工作组一道,住在最贫苦的农民家里。由于解放还不久,群众对共产党、人民政府还不了解,都怕与干部接触,更不愿干部住在自己家里。工作组的同志亲自动手,帮群众扎茅草条子,用泥巴糊草折子墙,打扫卫生。这些举动感动了群众。第二天,有的群众就让出房间,把睡在猪栏屋里的干部到正房里住。

一天晚上,华国锋召集工作组成员汇报,会议开得很晚工作人员左丽芳见大家饿得很,便与住户商量,搞个南瓜煮了,给每个人用行军用的瓷缸子装了半缸南瓜。这时,华国锋面带严容地批评起来:“小左,你这是违反群众纪律,要写出检讨,以后不许再有违反纪律的事出现。”华国锋还追查南瓜是从哪里弄来的。


19507月,华国锋(二排右三)与湘阴县区委书记合影。


1951年1月春节过后,华国锋举办全县土改队员学习班。刚解放时条件很差,开大会没有礼堂,没有扩音设备,更没有录音、录像设备,会议在简家巷一个破落的花鼓剧院召开。北风呼啸,下着麻麻细雨,很冷。个子消瘦的华国锋,穿着黄色的棉军大衣,一直站着作完第一天上午的动员报告。报告没有稿子,华国锋的山西口音很重,但他讲得慢,反复强调重点

他根据《土地改革法》的精神,结合自己在试点乡调查的情况,反复着重强调:土地改革是民主革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伟大意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生产”是土改中必须坚持的总政策。

华国锋指出,我们要消灭废除的,是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是要消灭和废除那种制度,而不是消灭地主阶级中人的肉体;对于地主阶级,也要做到分别对待,有分别才能体现政策。在讲到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时,反复强调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防止走过场,防止“夹生饭”,防止强迫命令,做到步步深入。

由于华国锋等领导同志带头指导推动,工作细致深入,步骤科学合理,到1952年春耕大忙前,湘阴县全面完成252 个乡的土地改革。

重视调查,提倡“下沉”

华国锋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常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毛主席评价“讲老实话,是老实人”。

1954年4月,湘潭地区接中央和省委通知,各地的茶油进入统购统销范围。地区财委立即以电话形式,分别向各县财委征求意见,收集数据,并拿出了包括产量分析、任务分配、统购政策及具体措施的方案。

时任湘潭地区专员公署专员华国锋专题听取方案汇报,边听边记,听完后当即否决了这个方案。他说:“这么快的时间,茶油的产量是很难搞清楚的咯。你们的产量数是从何而来?如果是各县报上来的,而不是实际摸底的数据,那么定下的分配任务就会不合理。”参加汇报的财委的同志顿时满脸通红,哑口无言。

华国锋进一步指出:“如果你们这些数据是‘估堆’(估计)得来的,然后用‘估堆’得来的结论去指导工作,那怎么行呢?所以,你们必须沉下去调查研究。各县的粮油部门都要沉下去调查,你们要重点派人到平江、浏阳、醴陵等几个茶油产区调查。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他接着说:“省里下的任务是3.5万担,谢谢你们没有层层加码。去年粮食统购,有的地方层层加码,收了过头粮,工作中出现强迫命令,造成工作极其被动,一定要吸取教训。”

    根据华国锋的指示,地委办组成调查组深入几个重点产茶油县调查,形成新的汇报材料,将原定的任务在增、减及其幅度上作了大的调整。11月,地区下达统购茶油的指示,统购工作基本顺利完成。


199011月,华国锋回岳阳时题词“实践出真知”。


1954年11月,华国锋任湘潭地委书记。一上任,他就主持召开地委机关全体干部大会,提出要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华国锋在会上列举机关存在的一些问题,批评诸如发文多、打电话多走基层少、深入群众少漠视群众的意见、发现问题不会主动想办法等现象。他说:“地委办作为地委工作的核心部门,写材料、发文件当然重要。但是,一定要掌握情况,要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掌握准确的情况,不要编数据。编数据的危害很大,会影响党委的决策。”并反问:“这个‘浮’的问题为什么屡禁不止?!”他号召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去官气,多民气;少待在办公室,多去田间地头。会后,地委办的干部被编成几个组,跟随几个常委“沉下去”,机关一般只留必要的值班人员。

华国锋喜欢蹲点,下基层、下乡一般不坐车,而是打赤脚、穿草地鞋,一走就是几十里,竟不知疲倦,反倒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1962年2月,地委常委会决定常委领导分别带领工作组下去蹲点,调研农村社队建设,调研“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到底如何做。3月20日,华国锋带领工作组到湘潭地区最基层的生产队蹲点。他对大队支部书记说:“把干部打散到农民家中住,与农民同吃同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是白吃,费用我们自理。”华国锋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讨论生产队如何发展生产。

心系毛田,贵在鼓劲

1959年至1961年,我国遭受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处于低潮。

三年间,岳阳县毛田区委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上半年带领群众狠抓生产,保证社队增产、社员增收下半年治山、治水、改土、修公路,搞劳动积累,开展农田基本建设。通过艰苦奋战,毛田终于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

1962年10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到毛田考察发展农村济的新举毛田区委书记许志龙汇报1959年相邻的湖北省通城县北港区遭受大旱,粮食减产,1960年大批群众到毛田讨饭。区委号召群众热情接待,尽可能给予粮食援助。继而,北港区来毛田购粮,当时市场价每千斤稻谷需百元。毛田区委研究决定不卖议价粮,而是借39万斤粮食给他们。1961年,北港区以每百斤粮食折币9.5元付款给毛田。湖北省委将此事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国务院通报表扬了毛田区。华国锋听到这时,肯定地说:“这种互助精神难能可贵!”

许志龙接着汇报该区的造林规划:高山远山,杂木松杉;近山矮山,果木油茶;屋前屋后,梨桃李橘;田边地边,茶叶黄花;棕树椒树,队有户有;葡萄累累,挂满篱笆;林荫道上,汽车驰聘;竹林深处,就是农家。华国锋听后鼓励说:“这是很有诗情画意的规划!”

听完许志龙关于毛田共产党员、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的革命精神介绍后,华国锋格外高兴,称赞说“干得好!三年困难时期,人家下马不干了,你们迎着困难上,奇迹,奇迹,可贵,可贵!”华国锋勉励道:“志龙,一定要把毛田建设好。”

1977426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贵在鼓劲》。


通过考察毛田,华国锋认为汇报情况和实地变化是一致的,决心把毛田经验总结好,在全地区树立典型。华国锋成立以地委办公室为主的写作班子,写出《可贵的革命干劲》一文,在《红旗》杂志第10、11期合刊全文刊载。后来新华社记者袁木写了一篇《毛田纪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从此,毛田的名字在全国传开了。

虽然《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都对毛田进行了报道,但华国锋认为宣传力度还不够。于是,他亲自撰写了《贵在鼓劲》,在1963年4月2日的《新湖南报》发表,同时刊发《向毛田区学习》的社论。《贵在鼓劲》既肯定毛田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成绩,又鼓励毛田人民继续前进;提出“贵在鼓劲”和“科学精神”的观点, 强调“把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鼓干劲, 必须是鼓实劲,而不是鼓虚劲,鼓蛮劲”。文章发表以后,在全省乃至全国震动很大,反映很好。

后来,《贵在鼓劲》一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大公报》等重要报刊以及全国各省、市、区机关重要报刊上均以头版头条转载,为激励全国人民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革命干劲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推动作用。

(屈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