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打造年鉴精品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5-04 12:00
2010年,《岳阳年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中共岳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年鉴要年年办,而且一年要比一年办得好”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在全面系统地搜集、记载岳阳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的同时,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创新对于年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适应“和谐岳阳”、“创新岳阳”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在编纂实践中努力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科学合理设计框架,在凸显和强化已形成的特点和风格上做文章,求新求实,提高有效信息容量,在不断丰富年鉴资料形式和适用领域上做文章,为促进岳阳年鉴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年鉴框架设计
创新是年鉴的生命之源,只有不断创新,年鉴才能常编常新。《岳阳年鉴》在近几年的编纂实践中,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坚持信息资料的入鉴标准,在完善年鉴框架设计和增强年鉴有效信息含量方面下功夫。年初根据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评比情况和方志出版社评审意见,针对《岳阳年鉴》篇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这次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获得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的城市年鉴,组织编纂人员对篇目进行了深入研讨,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四易其稿,将以前的36个部类合并为30个部类,如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纪检监察”、“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合并为“政治”部类;增设“信息”部类,将“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线电管理” 、“邮政”、“电信”、“移动”、“联通”归口为信息业;将“军事”部类改为“国防建设”;增设“环境保护”部类,将“东洞庭湖保护”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纳入其中;将“文化”、“新闻出版”2个部类合并为“文化·新闻出版”1个部类,将“卫生”、“体育”2个部类合并为“卫生·体育”部类;设“开发区·新区”部类,将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纳入新区记载,使年鉴刊载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得到了有效彰显,使之篇目更科学,归类更合理。
二、增强规范意识,确保年鉴编纂的专业化水平
规范化编纂是提升年鉴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2010年,《岳阳年鉴》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归纳这些年编辑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方志出版社意见,编写了《岳阳年鉴编辑规则100条》,及时发给每位责任编辑和校对人员,并多次组织学习讨论,从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检索手段和校对质量几个方面入手,在组稿、编辑、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严格对照《100条》,促进了《岳阳年鉴》整体质量的明显提升。二是在部分类目、分目中开展规范化编纂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县市区概况”类目,以前每个区除“概况”共性条目外,其余就是典型条目,想写什么由各区自定,这种比较随意的做法致使刊载的资料既无连贯性,也无全面性,撰稿人、责任编辑花了不少功夫,读者却找不到所需的信息。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编辑部多次与相关单位和撰稿人研究,将该部类中的分目、条目规范化,列出基本情况、国民经济概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业、财政收入与支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人民生活等条目选题,并确定条目的具体撰写内容。各区撰稿人按照要求逐条撰写,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交通”部类也进行了类似规范化操作,如“铁路”、“公路”、“水路”等分目撰稿人均按照年鉴的特殊体例规范写作,这样要求越具体,条目撰写就越规范,无形中也精炼了条目,减少了篇幅。《岳阳年鉴·2010》卷由以前的130万字精减到110万字,删减了一些空泛的会议报道,增加了一些动态性的条目,进一步“瘦身减肥”。2011年,《岳阳年鉴》将继续推行试点经验,将每年卷编纂要求尽量细化到条目,为撰稿人撰写稿件提供信息材料线索,缩短撰稿人搜集资料和撰写条目的时间,精减篇幅和文字。
三、增强质量意识,努力把《岳阳年鉴》打造成精品年刊
质量是年鉴的生命,是年鉴工作者自觉追求的永恒目标。《岳阳年鉴》自1997年创刊以来,先后获岳阳市社会科学成果特别奖;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年鉴综合质量评比一等奖;全国年鉴评选一等奖;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优秀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二等奖。2010年,《岳阳年鉴》继续秉承“实事求是、严谨办鉴”的基本方针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围绕“展岳阳特色,创年鉴精品”的目标,着重在创新栏目、条目写作、提高印刷质量和编辑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框架结构经过精雕细琢,显得更科学,篇目更合理;二是采用双色印刷,版式统一规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便于检索和阅读;三是增加“岳阳市地图”、“岳阳市中心城区图”,既活跃了版面,也增加了年鉴的实用性;四是装帧设计规范实用,从封面到内文颜色一致,整体设计朴实、庄重、严谨,既保持了年鉴特色、风格的连续,又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五是彩色公共版面集中打造“数字岳阳·2009”、“情系岳阳”、“岳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岳阳风貌”等专题专版,使年鉴更具厚重感和观赏性;六是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条目的新颖性。全卷1093个条目,以“大事不漏、小事不收”为原则,做到为“大事”立目,为“新事”立目,为“热点事件”立目,为“经验教训”立目,突出年度特色,地方特色,使年鉴更具实用价值、鉴赏价值和史料价值;七是进一步强化年鉴编纂随文图片的刊载力度,使随文图片成为年鉴文字内容的延伸和完善编纂格调的重要手段。《岳阳年鉴·2010》卷随文图片达到168幅,占全刊篇幅比例的20%,较好地满足了读者对年鉴信息形象化的要求和审美情趣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八是检索手段实用便捷。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为读者提供便捷快速的查阅手段是年鉴的基本要求,《岳阳年鉴·2010》卷索引部分做到检索、词条全面丰富,检索过程便利快捷,检索结果具有实用价值。
四、增强责任意识,作好年鉴基础性工作
2010年,《岳阳年鉴》在框架设计个性化,内容资料实用化,资料形式多样化,条目编写规范化,版面内容最大化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探索出从“篇目拟订”、“发文组稿”、“编辑和设计”、“校对和审稿”、“印刷出版”5个环节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每一个计划,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有序。每位责任编辑严格按照《岳阳年鉴》工作流程表,既独立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又相互配合,工作整体有序推进。从分管领导开始,责任落实到人。《岳阳年鉴》一年一鉴,是史志办常规性、基础性的工作,每年撰稿单位达230家,组稿任务重,文字编辑量大,每年送审稿有200多万字,《岳阳年鉴·2010》卷30个部类编辑部3位同志承担了“特载”、“岳阳论坛”、“综述”、“政法”、“财政·税务”、“金融”、“交通”等26个部类共计100多万字的编辑任务。每年的组稿工作任务繁重,230家组稿单位有近30家单位无稿源,须上门索稿,为了解决组稿问题,编辑部多次派人上门与有关单位协调,想尽一切办法按时在50天内完成组稿任务。县市区由于撰稿人经常变动,组稿和编辑任务压头,编辑部多次与县市区政府联系确定撰稿人,再和撰稿人研究编写工作,通过精心指导,县市区概况组稿和编辑工作完成出色,受到有关领导的好评。编辑部每年年初列出编纂时间表,每位责任编辑每周例会交流编辑工作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工作。市领导对年鉴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岳阳年鉴》主编郭振斌审阅了全卷,并对每个部类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分管领导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赖社光审阅了有关图片和文字,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为《岳阳年鉴》整体质量提升把好关。为了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的编辑队伍,编辑部不定期地召开编辑人员会议,研究解决编辑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学习年鉴业务知识,学习《广州年鉴》、《武汉年鉴》、《南宁年鉴》等外地优秀年鉴,通过学习,编辑部有3名同志撰写了4篇有份量的学术论文,刊登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指导县市区年鉴编纂工作。2010年,全市出版年鉴9部,共计510万字。《平江年鉴·2010》卷已于今年10月由方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华容县、岳阳县、临湘市、汩罗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年鉴编纂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利用湖南省第三届年鉴质量评比的契机,推进全市年鉴质量的整体提升。
“漫漫雄关从头越”,我们决心以“发展高于一切、事业重于一切”的责任意识,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怨无悔的奉献热情,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岳阳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再上新台阶。
刘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