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巴陵群英 > 党政军人物 > 正文

彭泽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1-19 12:00

彭泽湘(1899~1970),又名一苇、祖愚、若愚、岳愚,岳阳县甘田乡人。1916年毕业于湖南第三联合中学,1917~1918年在临湘县举人廖卓云家学习中国文学,1919年1月考入北京俄文法政专科学校,在校主编《人民》三日刊。1922年12月,经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罗亦农、瞿秋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1924年秋奉调回国,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豫陕区委宣传部部长兼军事特派员、中共鄂区区委书记等职,对湖北地区党的发展,特别是在李大钊、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在从事国民军和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的军事统战工作中,贡献突出。
“九·一八”事变和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后,他坚持团结进步人士,推动反蒋抗日。1933年,通过黄琪翔劝说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联共反蒋抗日,又与李济深、陈铭枢及十九路军将领在福建省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出任政府秘书长。失败后,避居香港。1935年秋,与章伯钧组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提出响应中共“八·一宣言”,同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抗日、反蒋的总方针。1937年6月赴延安,会见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提出对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彭泽湘由于反对王明、反对“左”倾路线而被开除党籍。此后,以“党的一个游击小卒”自勉,克服困难,出版《抗日行动》半月刊和《前进日报》,专门担任主张抗日反蒋的李济深的顾问,为开展反蒋、抗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11月,受李济深委托,专程从香港赴北平对傅作义展开工作。在北平,他找到老友续式甫、侯少白等,策动傅作义;想方设法与党组织建立联系,以利中共中央调整全局部署,促成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彭泽湘作出的贡献,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1952年,彭泽湘被安排到人民出版社,从事翻译、编辑工作。翻译出版的著作有《伟大的列宁》、《季米特洛夫传》、《美帝国主义与慕尼黑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