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鸊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1-20 12:00
刘鸊(1829~1887),字凤翔,号?仙、又号兰州,出生于临湘县云溪镇(今岳阳市云溪区),后迁岳阳县西塘乡。清咸丰年间以秀才从军于左宗棠部下襄办营务,因在浙江一带镇压太平军有功,受到左宗棠的赏识,同治三年(1864),署理浙江台州知府。在台州期间,政绩斐然,台州6县绅民立《刘鸊治台实政碑》,刊刻所施惠政58条。此碑至今保持完好。后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功荐为台湾兵备道。治台期间,常巡视各处防务,“聚筹战事”,拜会文士绅商,审理冤假错案,添购洋枪洋炮,整顿军纪营规,在台中创办修配枪炮子药局,开办军械火药厂。重视发展台湾的教育事业。光绪九年,向朝廷奏准成立全台培元局,拨银修建台南、台北两郡试馆,作为全台乡试士子栖息之所。又拨银在京都购建台湾会馆,以备台湾会试举人及供职于京者居住。光绪九年十二月,法军向驻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次年六月,又向中国海面调动军队,严重威胁东南沿海安全。刘鸊上书两广总督岑毓英:“请助黑旗军以挠法兵。”岑毓英派黑旗军来台驻防。同年战火烧到台湾,他“协士民,筹战守”,在台南筑永固金城炮台,将驻台军队分成五路,各守其地,互相策应。十年七月,清廷派淮军将领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具体负责台北及福建沿海一带防务。十月,法军向台北进攻,由于刘铭传指挥乏力,基隆失陷。刘鸊据守台南,森严壁垒,法军不敢轻举妄动。十一年二月,他毅然登上法舰,与法军统帅孤拔谈论台南防务。后又约孤拔至道署,显示中方实力及抗法决心。孤拔见势不妙,只得率舰悻悻而去。刘鸊不动干戈,智退法军。
光绪十一年,台湾废道建省,四月,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因湘、淮两军之间的门户之见,刘铭传以不实之词弹劾刘鸊。清廷偏听偏信,将刘鸊“奉旨革职,籍没家产”。先“拟斩监候”,后“改流放黑龙江”。十三年秋,刘鸊在悲愤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