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巴陵群英 > 其他人物 > 正文

李元度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1-20 12:00

李元度(1821~1887),号次青,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今平江县三市镇人。4岁丧父,赖寡母抚育,18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后屡试不第,授黔阳教谕。

清咸丰二年(1852)底,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办团练,李元度被招入幕,协理营务。咸丰四年三月,曾国藩被太平军战败于岳州,四月再败于靖港,在铜官和长沙先后欲2次自尽殉难,均被他劝慰相救。九月被保举为候选知县,次年正月再保举为同知。十二月下旬,正当他们于军事、仕途均春风得意之时,湘军在鄱阳湖兵败,曾国藩又欲投江自尽,被李元度强掖渡江,并自告奋勇,募立平江营,解除了曾氏在军事上的困境。七年九月,加知府衔。八年七月,升记名道员。后因守玉山、广丰有功,遂加封按察使衔,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十年四月,太平军开始第二次西征,曾国藩命李元度带兵三千,接防徽州。八月徽州失守,他被革职查办,回籍平江,招募8000人,组织安越军,由平江、通城追击忠王李秀成至江西高安获胜,遂官复原职,并加布政使衔。十一年,率军至浙江,与左宗棠部一道在江山、常山挫败太平军李世贤部,被授浙江盐运使,后升按察使。此时,曾国藩上书参劾李元度失徽州后私自回籍没有定罪,请求皇上免去其职,充军流放。后经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等联名保奏,才免充军流放之罪,让其回平江。同治初,贵州苗民起义,李元度被重新起用,同治五年(1866),在平江新募2000人,带兵进入贵州,因镇压起义军有功,官复原职,授云南按察使,不久,以终养开缺回籍。

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应彭玉麟之邀,前往广东办理防法事务,次年七月,补贵州按察使。疏陈筹防筹饷之策,主张减漕运,办屯田,裁员弁,辟台疆,修炮台,在国外华侨聚居地设立公使、领事等。命下司择要议行,又仿唐府兵法,立合防局,有警丁壮咸集,无事则归农。十三年迁贵州布政使,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卒于官署。
李元度博究文史经学,善诗对,好言兵。著有《六经诸史因果录》、《天岳山馆文钞》40卷、《天岳山馆诗集》12卷、《四书广义》14卷、《国朝彤史略》10卷、《名贤遗事录》2卷、《南岳志》26卷、《平江十三君子事略》2卷、同治《平江县志》58卷。编撰《国朝先正事略》,记录上起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元年(1616),下迄同治三年(1864),共248年中的1108人的生平事迹,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的传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