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巴陵群英 > 其他人物 > 正文

鲁肃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1-20 12:00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人,三国东吴儒将。出身士族。建安五年(200),他向孙权进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为“三分天下”格局的最早预见者与谋划者。建安十三年,鲁肃力主与刘备结盟,共拒曹操,被孙权采纳,终破曹操于赤壁(今属湖北省赤壁市)。周瑜死后,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后擢升偏将军,代领其兵。鲁肃代瑜领兵后,力劝孙权以荆州借给刘备,替曹操多树一敌,进而共同抗曹。刘备西占益州后,孙权派鲁肃去索还荆州,刘备百般拒绝,孙权令鲁肃率兵万余屯驻巴丘,以钳制关羽。加强戒备,筑巴丘城,修建谯楼(一说为阅兵台),以防关羽。其谯楼,传为岳阳楼前身。后孙、刘重新修好结盟,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巴丘仍属东吴,曹操不敢贸然南下,魏、蜀、吴遂成三国鼎立之势。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病逝于镇守巴丘的任上,年仅45岁。“既卒,吴蜀皆为举哀”(《三国志·吴书》)。岳阳人民为纪念他,将其安葬在“阅军楼”东南侧(今3517工厂内),立“东吴鲁太傅之墓”碑,俗称“鲁肃墓”,两侧有石刻对联云:“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