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32. 全面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20世纪70年代末,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岳阳市悄然兴起。1976年,华容县万庾公社兔湖大队三队试行“小组固定、定额记工、分段验收、按产奖罚”生产责任制。经过三年实践, 1978年与1975年相比,全队农业总收入由2.84万元增至4.2万元,增长47.9%;人均分配收入由82.4元增至137元,增长66.3%,效果明显。1978年春,华容县万庾公社兔湖大队八队、东山公社先红大队二队、塔市公社幺台大队试行联产计酬。1981年6月16日,《湖南日报》刊登《重视华容的经验》的评论员文章,介绍华容县经验。11月10日,省委在沅江、华容两县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推介华容经验。年底,全市普遍推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至1983年冬,38705个生产队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包干到户的38575个生产队,占99.3%。1984年,责任制扩展到山林、水面和果园、畜牧业。同年秋,全市普遍延长土地承包期,向农民颁发土地使用证书,明确承包期在15年以上。1989年,省政府发出《湖南省农村合作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岳阳市全面开展完善农业承包合同工作。1995年12月,开始进行农村土地的第二轮承包,把承包期再延长3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丰富与延伸,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岳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99.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10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3.8倍、58.4倍。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种养专业户大批涌现,全市有4万户养鸡、养鸭、养猪、养鱼和种粮食、棉花、林木专业户,农民现金收入增多,万元户出现,社会主义农村经济逐步发展。产业结构充分调整,形成粮棉油茶优势产业带、时鲜瓜果与蔬菜产业线、多个地方特色种植板块,特色休闲农庄星罗棋布。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活力岳阳”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0家,形成十大产业链条,打造出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等形式,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经济大户。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从规范税率取消“三提五统”,到全部取消农业税,历时4年,农民负担大为减轻。土地流转增加发展空间,全市有38个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占乡镇总数的24%;土地流转涉及农户14万户,占总农户13.6%;土地流转面积5.13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4.3%。